坐在沙发上,来一杯咖啡或茶水,耳边飘着音乐,静下心来完完整整地读完一整本书。这听上去容易,但放到如今能够做到的人屈指可数。
在现在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我们的生活内容被分割成数个部分,在信息时代进入网络时代后,“碎片化”这个词开始逐渐地融入我们的生活中。
“碎片化”一词在上世纪80年代中经常出现在“后现代主义”中,原意是指完整的东西被诸多零块化。而现在却是对现代生活的最形象的概括。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大量应用,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更加个性化,因此“碎片化”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碎片化时间”、“碎片化学习”、“碎片化阅读”也纷纷进入人们的眼帘中。
面对庞大的信息冲击下,人们已经无法花大量时间去阅读完整的文章,更别说是去理解里面的含义。根据《人民日报》发出读者的调查报告显示,54%的读者选择网络来获取信息,还有其余的读者会选择报纸或电视来获取信息。当问起阅读习惯时,近四成的人会先看标题,如果感兴趣再读;还有四成的人会先挑感兴趣的内容读;完整读完的人结果不到一成。而现在一些新媒体能够生存下来就是因为它们利用“碎片化”的特性来吸引人们的眼球。这些媒体不会提供长篇大论富有深度的文章,而是通过标题和一些关键词零零碎碎地拼凑出一篇短文。这也正符合生活节奏快的人们在“碎片化时间“中所需求的。
这样看来“碎片化阅读”是对现在人们的一剂良药,可是它的副作用也很明显。“碎片化阅读”确实能够带给人们信息在零碎的时间里,但是人们的接受到的信息也是不完整的,也就很容易断章取义。况且一些媒体还会把垃圾信息和广告融入在这些信息里面并推送给人们。然而人们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做不到去筛选信息,因此能留在人们脑中的真正有用的信息少之又少。“碎片化阅读”的泛滥也对传统阅读造成了冲击,由于缺乏对内容的思考,人们的思想会停滞不前。完整地读完一本书并思考过远比许多天的“碎片化阅读”所积累得到的信息要多。如果我们还没能发现这点来改变现状的话,那阅读只会无休止的碎片化。
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看似井井有条地排列好每天该做什么,实质上生活被切分成碎片。做的每一件事都没有思考过目的与意义,接着就这样漫无目的地活下去。那么人生意义何在?所以我们必须去改变现状,减缓“碎片化”,就从阅读开始,让我们安安静静地去读完一整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