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虽然这是一个小县城,但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置县,已有2100余年的历史。这里被国务院评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田径之乡"、"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榜罗镇革命遗址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这一片热土养育着我们40多万人,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美丽的家乡。
这里的红色旅游资源极其丰富。这里有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的"榜罗会议"革命遗址、新建成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榜罗会议纪念馆和20多处红军长征期间中央领导人旧居、毛泽东首次朗诵《七律·长征》的纪念诗碑、红军长征南园文娱晚会旧址、义岗四岩山革命烈士陵园、华家岭阻击战遗址等。
这里的书画产业发展壮大。素有"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之说。全县有集创作、装裱、交易、鉴赏等为一体的专业书画经营场所320多家。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有小曲、剪纸、春叶、遮面、皮影等民间艺术,"通渭小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通渭皮影、通渭脊兽、通渭剪纸等7项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里的人憨厚淳朴老实。素有“一等人忠诚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之称正是通渭人的真实写照,东汉时期有为我国五言诗的成熟作出重要贡献的著名"夫妻诗人"秦嘉、徐淑,近代有赵荣、牛树梅、李南晖、王瓒等文化名人,当代有大陆首位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杨子恒和中科院院士姚檀栋、尚永丰。
这里的农业产业初见规模。经过十年的政府推动,全县玉米、马铃薯、中药材、小杂粮等特色优势产业初具雏形,走出了"修梯田-覆地膜-调结构-搞养殖-建沼气-还田"的旱作循环农业路子。
这里生态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素有陇上"陇上神泉"之美誉的通渭温泉是游客洗浴、疗养、休闲、健身的理想场所。
这里的文化胜迹丰富多彩。"仰韶"、"齐家"文化等文化璀璨夺目;战国秦长城横贯全境,南北绵延125公里;通渭被誉为"千堡之乡",石峰堡、鸡川寨等古堡寨保存完好;秦嘉徐淑公园成为人文旅游的好去处。
这里的小吃各具特色,有懒疙瘩、酸棒棒、搅团、散饭、甜醅子、凉粉、荞圈圈、油煎饼(俗称“摊馍馍”)、酿皮等等,这些小吃让人馋的直流口水。
就是这样一片土地,从古至今始终洋溢着独特的韵味、养育着一代又一代辛劳朴实的劳动人民、磨砺着一代又一代通渭人民的意志,使他们都具有了通渭人特有的“通渭精神”——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就是在这样一片土地上,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英雄才俊,孕育了各种别具风姿的通渭文化,逐渐形成了各种独具通渭特色的饮食……它们是通渭的精髓、是通渭的魂。
热诚欢迎你到我美丽的家乡大美通渭来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