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人一大早就被闹钟吵醒,如果是开车去上班的,那也不忘把收音机打开,去听一听新闻。上班时也偶尔会开个小差,去看一看QQ和微信。下班回家,就看看电视,实在困得话,就躺在床上边上网边进入梦乡。
有人说很喜欢碎片化的生活,那么也有人说不。我觉得碎片化的生活有好处也有坏处。
作为一个读者而言,他肯定会发现周围的人都已经很少用纸质书来阅读了,基本上都是用的电子书。但他会觉得电子书比不上纸质书,纸质书可以让人慢慢安静下来,他可能并不喜欢碎片化的生活。
而作为一个学生而言,他肯定很喜欢这种生活。现在在学校里都是上一节课少稍微休息一会,放松以后就能继续下面的课程了;而且现在的学校都是不同类型的课交换着上。我还记得鲁迅先生在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提到“我就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这句话可以体现以前人学习都是非常枯燥的,学来学去还是那些东西。而且从早到晚除了读书就是背书,之乎者也,摇头晃脑,根本不像现在有游戏、实验和各种拓展课等。现在的小朋友如果生活在那个时候,肯定都烦死了,恨不得退学算了。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说在逛超市时,你能够发现,超市很大,里面的东西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这时候想一想,如果有一天超市不用“碎片化”的方式了,每个超市只卖一件东西,那该多么单调,何其的不方便啊。
但“碎片化”也有它的问题。就阅读来说,虽然可能大家觉得阅读时的内容很完整,但事实并非如此,据统计全球有70%的文章已经遭到破环或缺失,这个数字是不是很惊人。长此下去,我们得到的知识也会是零散的、非系统的、不完整的。
身边的碎片越来越多,新闻也越来越杂乱,什么都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多睡几个小时就感觉和世界脱节了,手机关机一天就以为“被人类抛弃了”。
现在的学习中,时间也是“碎片化”的:一会儿去做这个作业,一会去上那个班,整天忙着在不同的科目和体系中切换,我们的脑袋也是在“疲于奔命”。要想真正有所收获,就一定要把一个东西学好了、学进去了,再去学其他的内容,要不然可能没有一项能学进去的,白白浪费时间。
碎片表示本来的一个整体零碎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些碎片还是需要整体化的,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来实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