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前一天,爸爸跟我说,以后上学放学路上有半个小时,这些时间是被白白浪费掉的,让我以后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听听英语。可我觉得不解,路上看看风景、和爸爸聊聊天,不是很轻松写意吗,没有白白浪费啊,可爸爸坚持让我试试,好吧,那就试试吧。
第二天早上,我带着一点不情愿,带上耳机上学去了。上了几天课以后,我才发现英语老师要求我们的背诵很多,刚开始的几天我完全不能适应,上到英语课总是忐忑不安,直到最近开始渐渐的不感觉吃力了。上学放学每天半小时的英语听力,好像是竹篮打水——-却不是一场空,虽然表面看没有效果,可是总会有水滴留在竹篮上,就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每天的这30分钟使我的背诵容易多了。原来爸爸是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啊!我恍然大悟。这就是每天上学放学的30分钟——碎片时间的利用。
还有,我很喜欢看书,所以我一直以来都是利用一些碎片时间,比如外出吃饭等餐时间、作业之间的短暂休息,我都会拿来看书。我家里的《朝花夕拾》、《瓦尔登湖》、《追风筝的人》,还有《传家》,看吧,就这样,我也读了很多很多的书。记得看过一则故事,作者看到一面造型独特的墙,以为设计者花了很多心思构思建造,哪知见了设计者才知道,这墙只是用锻铁留下的碎块边角料焊接在一起的,就是希望人们明白,碎片焊在一起,也能成为壮观的墙。生活中的碎片时间、碎片阅读也是这样的啊。
记得在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说了这样一件事:为什么看起来慢条斯理的德国人,相比总是忙忙碌碌的中国人效率反而更高呢?文章说因为德国人虽然做事不紧不慢,却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花整块的时间去完成,而不会被一些琐事打断;中国人虽然马不停蹄,可是一会做这个一会做那个,愣是把时间揉碎了,所以可能一天做了很多事,却没有完成一件。想想自己小学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做作业的时候一会跟家人聊聊天,一会看看电视里在放些什么,一会做这一会做那,作业时间总是拖得很长。现在我懂了这种人为的把时间碎片化,是很恶劣的,有如一点点捏碎自己的生命。
我们要用好生活中的碎片,切不可把生活人为碎片化。生活中哪能没有这些小碎片,它既然不是人为的,就可以,也必要加以利用,一点点微不足道,可是十个、二十个、一百个,一点点加一点点,累积起来就可以实现我们的一个个梦想。这些碎片就像是一片片拼图,散落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如果我们能细心寻找发现它们、利用它们,它们终会拼成一副给你惊喜的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