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秋季,蕴藏着无限的丰收与喜悦。人们喜欢金秋,是因为这时会有一派丰收的景象;我喜欢金秋,是因为收获时从农民头上滚落的汗水,滋润了我的心田。
“春种一粒粟”这辛勤的播种与栽培我无法细细品味;但我却可以趁着双休日去乡下,一览:“秋收万颗子”的真谛。
那时已是晚秋,飒飒的秋风掠过田野,送来阵阵凉意。金风送来田野的香气,调皮的在你的鼻尖上下舞动。四处都弥漫着浓浓的喜气,风是秋天的使者:它送来了收获的讯息。当然了,对于农民而言,收获却是一次忙碌的大工程。但我年纪尚轻,便有了在一旁观看的权利。
妈妈和伯母在锅灶旁转来转去,为收完后“凯旋归来”的战士们备好佳肴。而我呢,则两手空空,跟着爷爷、奶奶、爸爸和伯父一起走向稻田。一路上,我用力地踩着石头路上的落叶,听着“擦擦”的声响,感觉心里很舒畅。但一看到他们一副大敌将至的表情,我也绷紧了脸,装出一副严肃的样子。
到了稻田旁的石头路上,我跟着长辈们小心翼翼地挪下小滑坡,由于前几天下过雨,地面潮湿。我的鞋子底面沾满了泥,走起路起来感觉脚很沉重,好像鞋子上挂了一个重物。到了田间,我在一旁站着,开始观看收稻。
现在时代进步很快,所以乡下也用起了收割机。但尽管如此,还是得费好大一番气力。首先,他们把拎着的巨大麻袋平铺在地上,我很奇怪:为什么不打开袋口,直接拎回家呢?“轰轰”,收割机在我遐想的时候向这里靠近了,然后一停,把前面的稻米全都“呼啦”一声倒在平铺的麻袋上,然后又转动那笨重的躯体,向反方向去了。这时,他们走近麻袋,小心地把稻子聚拢在一起,又捡了一些旁边散落的,继续等候着。没多久,收割机又来了,又“呼啦”倒下一堆稻子。接着又回头了。如此循环了几次后,麻袋上堆起了看上去似乎挺高的稻堆,我有些疑惑: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把这些堆在麻袋上是挺重的呀!但很快,我就解开了疑惑:这样做可以减少稻米落地所造成的损失。之后只见爷爷他们把稻子尽力向中靠拢,然后咬一咬牙,一人拎起麻袋一角,这样稻堆就向下沉,被兜在麻袋中央了。
虽然如此,但仍然撒了一些稻子。我看着他们脸涨得比柿子还红,却怎么也笑不出来——要知道,在平时看到别人的红脸我是会哈哈大笑的。他们似是很吃力的挪动那裹了一层泥巴的双脚,迈开一个个微小的步伐,向路边走去,在平地上还好,但一到那个小坡处,就变得十分困难了。前面的爷爷和奶奶稍放低了一些,后面的两个人则相应抬高了一点儿。一步,两步,三步……终于,在经历了似乎很长的一段时间后,他们终于上了石头路,但已是一副大气不停喘,小步都难跨的样子了。秋风似乎都吹不走他们喷发的热气,一颗颗豆大的汗珠滚落下来,落在石头路上,和雨水混在了一起。然后,又向南而去了。或许当时是呆住了,也或许是不愿看见他们疲惫的模样,我没有跟过去。但是,虽然止在了田野的一边,我却也渗出了细密的汗水。秋风是无力的,无论是哪儿的汗水,它都难以吹干……
就这样,又是一次又一次的循环,终于是到了傍晚,虽然收割机不运作了,但我们却还在那儿,将散落的稻子尽可能拢在一起,带回屋子。
半天结束了,我在餐桌上看着碗中白净的米饭,竟有些哽咽。那一天,不,是从那之后,我没有轻易浪费任何一粒粮食。
正是那吹不干的汗水,源源不断地滋润着我的心田,灌注给我简朴又坚强的力量。试问,当你再次面对金秋时,还会只看到那无穷的喜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