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空是佛教与道教的思想义理,其重要性堪比“知行合一”在王阳明的心学、“格物致知”在程朱理学的地位。但在奇葩盛行的班里,“空”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首先就是“魂飞以魄散”之“空”法。此等人上课貌似专心致志,两眼不离黑板,实际上心灵早已自我放逐,“心远地自偏”。人在教室却似在梦境,两眼暗昧无光,全然不知彼身在何方,时而伴有诸如转笔、咬笔等莫名其妙却从不中断的行为。最后往往是一记粉笔头飞镖唤回其“归帝所,闻天听语,殷勤问我归何处”的梦魂。余者则从梦中“恍惊起而长嗟”,侥幸归来,躲过“血光之灾”。
然有时全班竟处于“无网”模式、“飞行模式”或“关机”状态。一日,老师正神采飞扬地讲解一道颇有难度的题。无奈台上轰轰烈烈,台下却万马齐喑。有人索性开始无视老师,与台下他人津津有味的聊了起来,聒噪之音搅得一心向学者也“拔剑四顾心茫然”,都出现“万物皆空”的目光——懵了!最后,一部人大眼瞪小眼,似无波之古井,波澜不惊,只待下课一瞬间恢复自已“汹涌澎湃”之本色;一部分人开始插科打诨,展现自己“杠精”本领;一部分人诸如那几位“天才辩手”,就以带偏思路为荣,磨嘴皮子为乐,以与老师开杠、绕舌,比发达唾液组织为己任,将“万物皆空”发展到高潮。
幸好尚有一小部分人,排除外界干扰,不与装痴作呆者沆瀣一气,不与杠精同流合污。
此类人“空”之要诀在于宁静专一,抱着“我亦是行人”的想法与“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信念,无视外物界扰扰,目光坚定,一切“污秽”都不入其法眼,只与老师前呼后应。他们目光如炬,将吸入大脑中的精髓排列组合,将糟粕统统去除。分数对其来说亦是“空物”,夸奖似乎已不能动其心神,一句“最好的成绩是下一次”,一句“天涯何处无芳草”,就将荣辱置之度外。此空外物而实内心者,令人可望而不可及!
诸类“万物皆空”者,等级不一,惟有身与心俱宁,坚守自我,志向远大,视外界喧嚣于无物者,方为学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