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人们心灵最好的保鲜剂,是弘扬真善美的载体。然而,当前我们的文化却面临着尴尬。面对这些现状,我们不禁要发问,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到底都去哪儿了。
纵观我们这个时代,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传统文化和创新文化日益没落。几天前,“世界儿歌日”在一片寂寥中过去,几则反应儿歌现状的报道。也并未惊起多少波澜,对于这个陌生的节日,人们不加注意或者忘却本不奇怪,但是反思当下我们的儿歌创作,却真的到了不能再漠视的地步了。
据《中国文化报》日前报道,“现在的孩子,大多还唱着父辈甚至祖辈传下来的儿歌。”想想现在的状况,我们确实没有听过新潮的儿歌了。与此同时,流行歌曲“趁虚而入”,英文歌曲更是独霸一方,在小学校园里传唱率相当高。我们不禁要再次发文,儿歌,都去哪儿了?
中国传统的雅文化中,专门为小孩创作的歌曲少之又少,民间文化中的儿歌原本很丰富,但由于乡土中国的变迁而近乎绝迹。而反观外国儿歌,内容丰富,活泼有趣,历史悠久且不乏新作。为什么我们不能创作出新的儿歌呢?关键还是在于我们的传统文化创新太慢,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拥有几亿儿童的中国,他们唱什么样的歌曲长大,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未来的社会面貌。说到这里,我们不禁又要深思,属于我们的传统文化,到底都去哪儿了。
2013年,在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审议后,珠算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介绍说,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中国人经历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最古老的计算机”。
珠算的申遗成功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他是我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传的精华,让我们铭记、传承了一段历史。然而在中国,很多物质和非物质的遗传可能成为过去,退出历史舞台,而我们现在可以做的,就是极力保护其生命,延缓其衰亡,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在刚刚过去的2014上半年,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可能是重大的打击,三月份,香格里拉遭遇大火袭击,几百间民房化为乌有,大火毁灭性的燃烧了这座具有300多年历史的老城。然而,这并没有给人们敲响警钟,四月,香格里拉继续燃起三次大火。在这样的灾难背后,我们又要询问自己,传统文化就要这样的消亡吗?中国传统文化都去哪儿了?
在此,我希望人类能充分珍惜和利用传统文化,创新和发展传统文化,增长他的“有限时间”,铭记和传承传统文化那光辉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