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作文网 > 小学作文 > 不以金牌论英雄作文

不以金牌论英雄作文

学霸

篇一:允许“失败”

里约奥运会,中国以奖牌榜第三的名次落下帷幕。然而拿此说事的媒体并不在主流,中国民众好像轻化了一种体育竞技观念,这无疑是一种进步。

为什么就体育水平能够进行如此比较,而不是音乐会,舞蹈会呢?竞技的特性决定了它。它以时间、高度、分数为单位,易于权衡。那这是否意味着每一个金牌得主都强过银牌呢?是否金牌得主所蕴藏的竞技精神就强过别人呢?答案是否定的。

最令人感叹的是今年的羽毛男单。林丹和李宗伟这对最好的对手在半决赛相遇,这是李宗伟最后一届奥运了,他要对金牌发起最后一次可能的进击。他赢了超级丹,振臂欢呼,两人交换球衣,拥抱,离开,好像过去那些年岁里经历过的一样。决赛李遇上中国湛龙。年轻的小伙子全场精力充沛,不再年轻的李脚步渐渐沉重,弹跳愈显吃力,败北。

但应该没有一个主流媒体对这位老运动员提出了质疑吧。

这个社会能包容这样的“失败”,包容不是道德,而是认识。

所谓文明,就是停下来想想自己在干什么。回顾这次奥运会,受到关注的都是在赛场上使出“洪荒之力”,背负着期望,并不会令人失望的运动员。他们或许痛失金牌,或许喜夺铜牌。但都是拼搏后的结果。人们认可这一点。

这个时代最害怕的是崇拜者,因为崇拜基于的往往是幻想,是成功的状态,这种崇拜的结果也只能是失望。于是人们开始站在事情发展的过程评价成败,这必然是一种进步。人们认可努力,认可拼搏,同时接受与付出暂时不匹配的成果,这是生命中的必然,我们无以回避。

在这个成功哲学泛滥的年代,终于有人苏醒了。这不仅是对竞技体育观念的转变而已,而是一种处事态度。

把自我交付出去,从此就活在命运之中的必然与自由。

这个年代允许“失败”。

篇二:竞技的意义不在于金牌

每个人一生下来便处于竞技之中,同别人斗,同自己斗。与别人斗尚能在排名上分出个高下,与自己斗呢?谁能说出自己的排名在哪儿?

在奥林匹克赛课上,排名第一的人气会得到金牌。诚然,金牌是一个运动员的最高荣誉,值得每一体育竞技者为之疯狂。但不要忘记,奥运的宗旨是“更高,更快,更强”为什么是“更”而不是“极”?这是因为“更”包含了突破,要突破别人的成绩,更要突破自己。竞技的意义不在于金牌而在于突破。

但中国人总有一种“金牌情结”。你没有金牌,那你作为运动员便是失败的;中国失去了奖牌榜第二的位置,那么整个中国的体育事业便都是失败的……这是追求突破吗?不是的,这是一种体育虚荣。为什么不想想体育竞技有多激烈?为什么不想想后起之秀们那惊人的成长速度?为什么不想想英国在伦敦奥运之后投入了多少资金?但虚荣者都看不到,他们眼里只有那冷冰冰的金牌数字。

这样的虚荣要不得。

纵观中国社会,这种“金牌情结”生存的土壤是非常厚重的。我们总听到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总看到一群父母拉着孩子报钢琴、古筝、书法、绘画培训;总有父母为了“治疗”孩子的网瘾、同性恋而把他们交给杨永信电击;总有官员拿着扶贫款大搞面子工程;总有人找上屠呦呦要求著书诠释“青蒿素精神”……时至今日,各式各样的虚荣还有广阔的市场。

我深怕大量的中国人还将长久地被虚荣支配。

我们要认识到,竞技是美的。所有竞技者夜以继日、挥汗如雨的训练是美的;他们在各种赛场上全力以赴的拼搏是美的;他们不断突破自己是美的……不努力的人没资格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批判他们,他们的拼搏、突破具有永恒价值。

金牌不是竞技的意义,更不是竞技的全部。参与竞技的人有千千万万,但金牌只有一枚。但这千千万万的竞技者同样值得尊重。

我们需要放下躲在伪装之下的虚荣,发自内心地去坚持竞技,并尊重所有为竞技付出的竞技者们。

篇三:向“唯金牌论”说再见

一年一度的奥运在里约落幕,这届奥运不似往年那般,中国民众的关注点不再只停留在金牌上,而更多地转向娱乐。唯金牌论的淡化让我们看到了社会观念的进步和一个国家人文精神的崛起。

在过去几届奥运会期间,打开网络,我们第一时间去关注的是金牌排行榜,是中国斩获多少金牌或是了解夺金的奥运健儿。在大多数人眼中,拿下金牌的是英雄,是国家的荣耀。而正因中国民众对金牌的渴望给运动员套上高压的枷锁。曾经的我们有着或多或少的自卑心,害怕中国被看不起,害怕“东亚病夫”的标签一旦被贴上便再也撕不下来,因此急于追求金牌来证明些什么。而这种唯金牌论是对自卑的掩饰,中国人想用金牌来证明自己并不弱,然而这看起来有些可笑。

但在今年的里约奥运上,各种各样的花絮让我们看到民众评判运动员是否优秀的标准已不再是金牌。孙杨与金牌仅有毫厘之差,网友不再是尖刻地批评,而是安慰与鼓励;傅园慧移动的表情包走红网络,以及毫无保留的耿直言论被人们熟知……不得不说,中国民众的心态逐渐变得成熟,而运动员们也在比赛中展现出了个性。体育也终于剥离其不可承受之重,回归其本来的面目。反对“唯金牌论”不代表放弃金牌,“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并非体现在金牌中,它在每一个不断超越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中。从准备参赛到完成比赛,每一位运动员都付出了许多,无论结果如何,但他们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每个项目金牌只有一块,夺金也许能证明一个人的实力,但金牌的数目不能说明一个国家的实力。微博上有人这样说:“只有精神上不够强大的小国寡民才会把体育当成一场战役。”本届奥运中国队失去第二的位置是可惜,但却见出社会观念在更新。我们并不是忽视金牌的重要性,而是换用一种方法鼓励支持运动员。

“唯金牌论”的淡化,源于这个民族日益增长的自信和自强,这并不一定意味着走向“金牌无用论”,反而闪现出了人文的光辉,这会带领我们走向更好的未来,不仅仅只在奥运。

篇四:不只是荣耀

二十多年前,当许海峰在赛场上百步穿杨,为这个古老的国度射落第一块金牌时,荣耀之旅开始了。

雅典奥运会刘翔飞人夺金、北京奥运会金牌榜一骑绝尘、伦敦奥运会健儿们再创辉煌,都让国人热血沸腾,自豪感爆棚。然而,我们开始在荣耀中迷失了,忘记了体育竞技的初衷是发扬拼搏的体育精神,不只是荣耀。真的,不是是荣耀。

十几年前,当运动员在场上痛失金牌时,国内骂声一片,谴责与愤怒铺天盖地。那时的国人像一群赌徒,容不下一点失败,哪怕只是影子。他们殊不知运动员们为了站上奥运的赛场而流的汗水,忽略了他们个人对胜利的追求,打击了他们痛苦的内心。一个人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之下是很难发挥出自己的竞技水准的。我们要把运动员看作出征的战士,对他们的奉献致以最高的尊敬与信任,而不是押上十三亿人的期待来压垮一个战士。民众对于奥运的观念不应该只是荣耀,更应该有着最基本的尊重和素质,要以更平和的心态来看待比赛结果。

其次,运动员的心中不应该只是荣耀。运动员更应该享受竞技的过程。当你面对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一群运动员时,你们同场竞技,甚至创造世界纪录,为突破人类的极限而奋斗,这都是比赛中最有意义的部分。毕竟,比赛的过程是占奥运的大部分的,运动员们专注地投入比赛,享受比赛,更有助于发挥出最佳水平。

最后,运动员在比赛中得到的不只是荣耀。当林丹与李宗伟在半决赛相遇,羽毛球场上最激烈的对决便拉开了帷幕。最后李宗伟取得了胜利,而林丹也得到了观众和国人的尊敬。这对老对手已经在国际赛场上切磋了十余次,已经不再年轻的他们感谢彼此,因为他们找到了对手,同时找到了比赛的乐趣,此刻的奥运,不只是荣耀,两位老将都从彼此身上得到了比荣耀更可贵的东西……

如今人们体育观念的改变正是逐渐接受这种荣耀观的结果,这也代表着社会在精神层面的进步,人们不再责备失去金牌的战士,只感谢拼搏之后的英雄!真的,荣耀不是全部,里约奥运让我们看到了金牌榜第三的中国,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社会的进步。

英雄不只因荣耀而称为英雄。

篇五:把金牌切了吧

随着夜空中最后一丝礼花余晖的黯淡,时隔许久的奥运拉开序幕。

有别于昔日,身旁的奥林匹克的激情已消失匿迹或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对运动员个人生活关注度的上升与八卦讨论。

对于奥林匹克的最高目标是更高更快更强的公理人们是没有异议的。而有人便以此作为责备运动员的差绩、失误,这固然是不对的。但今年不少人将成绩置之身外不谈而钟情于颜值与感情生活,这也是着实不符合奥林匹克精神内涵的。

所以今年的金牌便显得异常矛盾,两个观的碰撞使它像枚铜币躺在许愿池里,静静叹息。

把金牌切了吧,它所不能言说的痛让我们自己去寻吧!

一刀下来,它滴出了鲜红的血与泪,这是每一位运动员“十年寒窗”的辛苦与拼搏,是只为在世人面前展现自己而默默忍受的痛与难。我们可以不肯定他们互与顶尖选手之间比较的成绩,但我们不能否定他们所付出的努力,他们将光辉的表面用于追求人生的巅峰,却将伤痕累累的自己留于老后的自己。无论一个运动员是否取得佳绩,给以应有的尊重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是道德喷泉应达到的高度。

止完血后切除病根,那病根五彩斑斓,里面有各类媒体的报道,有吹嘘的,有讽刺的,有为国民洗脑的,也有为失败运动员辩解的。这病根便是社会舆论。它随着时代的法阵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悄然渗透进各个角落,从原先的报道到报导,再到现在影响着我们对于客观事物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这届奥运,败者本应为败者,却变了成王;胜者着实是胜者,却成了败寇。我们不应被所谓的民族爱国主义思想所充斥大脑,而是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唯物辩证观分析事物本质,客观真实地看待事物。

切除完后缝针,那软趴趴的身板让我不相信这是一块金牌。是的,我们需要民族的傲气,是输了能认却不服的骄傲,是赢了自知却不爽的性情。我们要一种气节,一种让我们听力在奖牌榜甚至于世界之巅的豪迈气概。

金牌,它并不是纯金的,参杂了百分之九十左右的银。不是它本身的珍稀,而是奥林匹克的精神与人们对和平与人类极限的期待与渴望让它显得弥足珍贵。

篇六:打破模式化

从前,奥运会关注的热点是“金牌”,或是“为什么丢了金牌”,从中透露出一股浓重的功利感;从前,运动员的荣誉是金牌,言辞也仿佛被进行了模式化,前篇一律,“继续努力”、“还需加油”等词成了竞争比赛时的万金油。但这一届,

却掀起了一股“打破模式化”的热潮。

比起一味地追逐金牌,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践行也许更为重要。奥运会中,夺金之人无疑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但同时成为热点的,却还有许多未能夺冠的人。林丹与李宗伟的半决赛热点便是其中之一。身为奥运会的“老对头”,他们的相逢便是一场大战的信号。虽然在场上连连失利,但林丹却仍然一球一球将比分追赶上来,他已经老了,但国家的荣耀依旧支持着他在赛场上拼搏,虽然因为身体原因最后险败,但他那拼搏奋进的体育精神却依旧为他夺得了荣誉。

体育竞技中渴望“金牌”是人之常情,但是运动员的真实个性的呈现比金牌更珍贵。傅园慧在里约奥运会后已经变得家喻户晓了,“乐天”的她在模式化的奥运会中游出了一股洪流,一改死板的夺金宣言,“我已经用尽了洪荒之力了!”宣告了她的乐观与满意,未能夺金没有成为遗憾,她已经竭尽所能。人们之所以喜爱这位运动员,不仅是因为她出众的能力,更多的是因为她敢说敢想,个性化

的光芒在她的言语中绽放。

真正的荣誉属于那些竭尽全力的人,真正的竞技在于运动员是否已经拼尽全力。这一届的人们关注更多的不是金牌,而是那些努力迈步走在夺冠道路上的体育健儿。他们挥洒的汗水、努力的身影或是乐天、诙谐的个性无不闪烁着个人的魅力,赛场内外都是他们展示自己的舞台。顽强不屈的女排,搞笑不止的游泳队,奋勇前进的赛艇,一个个矫健的身影并不是追逐金牌的工具,那是渴求超越极限并为之全力拼搏的人。这一次,我们的金牌虽然只能位居第三,但我们看到了社会价值观的进步,人们思想的飞跃。真正从前的“模式化”已经被打破,余下的便是努力与热切地拼搏向上了,相信打破了死板格局的中国奥运健儿们会有一个更加炫目的明天。

现今,奥运会关注的热点是“个性”,是健儿们竭尽全力的身影,那么就顺着这股拼搏的浪潮,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