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如果我们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年代的西欧人,我们也会像他们那样热衷于殖民统治么?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在那个年代里,时代给予我们的阈限往往大于我们个人所能压抑的精神饱和值,在那个背景下,想要忤逆时代的旨意是不入流和落后的。
同理,现代是一个信息量爆炸的时代。我们的生活因为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和普及的高歌猛进,而浮躁不安,原本属于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此时不仅仅属于万象,亦被万象所左右,仿若鸿毛,略有气流波动则飘飘若薄纸。这是一个被撕裂的世界。我们的生活是碎片化的。
目之所及,不难在碎片化阅读的过程中读到相当量的批判碎片化阅读的文章,他们用各式各样的事例论述着问题的严重性,最大的弊端莫过于对电子设备上的信息流通产生依赖性:吃个饭,时不时掏出手机看看微信有什么好玩的推送;明明是上网查一个资料,却被网页里其他有趣的文段吸引,等回过神来,发现一刻钟半个小时过去;等等。由此亦会造成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精力分散,难以集中。张召忠说,现在的小青年应当励志作T字型人才,既要有广度,也要有深度。
显然,他们所言不假。此外这个碎片化阅读的道理同时也适用于碎片化的生活。
但是怎么着?不巧的是,我们这代人不偏不倚撞上了碎片化的生活,既然躲不过去,何必硬要宣传避免论?我们被信息技术割裂的生活,分散而不一,是很难复原的,但何必就要完全复原呢?
打个比方吧,物质是由微观世界各式各样的微粒组成的,而这些微粒之间存在着间隙,尽管如此,你从宏观上看一张木桌,它仍旧是一张完整的木桌。这是相同的道理,人类既然无力将琐碎的生活重新拼接,只要注意调整各个碎片之间的距离,不致使它们彼此间相邻过远,仿佛是完全单独的个体,如此,生活虽然碎片化,却仍不失为一个整体。
简单来说,就是要吸取归纳各个碎片的特点,根据它们的性质对碎片化生活这一整体进行调整,让琐碎为我所用。
依旧拿碎片化阅读作为碎片化生活的一个点进行论述。如果将在碎片化阅读中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诸如八卦娱乐等无用冗余者权且忘记,而人文科技以及新闻时政一类的则让它在脑中有个较深刻的烙印,将它们串起来,编织成一个知识网络,碎片化的知识点不再完全单独,而是彼此间有了联系。如此一来,我们便能将分散投资在碎片化阅读上的机会成本回收回来,用于克服生活其他方面碰到的难题,将碎片化的信息为我所用,岂非快哉?
碎片化阅读如此,碎片化生活亦如此,且更应如此,因为比起分散阅读,生活本身更似一个有机整体。故而,遇上碎片化生活,其实并非完全坏事,只要我们懂得如何善用之,琐碎亦有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