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家风也吹遍中国各地。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好家风能熏陶子子孙孙,培养出行德高尚之人。我从小就生活在家风气息颇为浓厚胡氛围下,与我而言,家风既像一把戒尺,令我无从抗拒;又似一本典经,使我受益匪浅。
论“孝”,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的美在于其孝顺与否。古有“孔融让梨”,令人赞叹不已;还有“卧冰求鲤”,足以感天动地;今有我“端水献祖母”。
我的父亲是个重孝道之人,他自然对儿女教育有加。不仅嘴上说,而且还以身相授,主动包下了当天奶奶要做的诸多家务,还协助爷爷干体力活儿。这些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当晚,我就机灵地端来一盆热水,放在正休息着的奶奶面前,“奶奶,泡个脚更舒服!”奶奶见状既感动又欣慰地说着夸赞我的话语。我想,这不仅是对长辈的帮助,也更是爱的传递,传递到那颗为我们操劳已久的憔悴的心里。
论“俭”,顾名思义,便是俭约之意,可它与“勤”有着某种联系。我的祖父是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人,每天下地耕作,勤勤恳恳,无怨无悔。
一次,他捕捉到了我吃饭时的陋习,在他说来,便是我下巴漏了个洞儿,桌上我“漏”的饭粒儿便是最好的证明。爷爷先是皱了皱眉,而后认真而专注地看着我,“怎么回事儿,吃饭怎么能这么大意呢,你要知道每粒米饭都是用汗水换来的,要吃干净了!”我立马朝爷爷点点头,随之迅速地“消灭”了桌上的米粒儿。是啊,就像朱柏庐所说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无论是米饭还是水源,这些有限的资源都需要在我们的节约下得以无限循环生产。
在父亲言传身教下,在祖父的悉心教导下,在家风的潜移默化下,“孝”之道,“俭”之要已烂熟于我心。别让家风至成为“一阵风”,徒留下“古风不再”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