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和煦,微风拂面,又是一个和谐的星期天下午,我踏进了西南交大的校园。
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球形的建筑,两旁是挺立的香樟,伴随着学长的脚步,我们先到了明诚堂,那是高铁的设计发源地。
通过观看长达8分钟的影片,我了解到了他们的设计理念,以及高铁的构造。从车头的迎合空气阻力的设计,到车与铁轨的无缝结合,以及车身上弓形耦合装置,对比300km/h以上及以下的高铁设计,高速度的车头普遍较大,辐度较小,车头更迎合了减少空气阻力的影响,动力装置的完美使用,让我感受到了西南交大莘莘学子对科技的虔诚。
我们还体验了高铁驾驶,学习了面对不同情况下应做的措施。窗外不同情况的模拟,有一望无垠的草原,有沙尘满面,有大雪纷飞。我简单学习了高铁的启动、行驶与如何加速、减速。据说只有满5年机动车驾龄的优秀司机才能驾驶高铁,对于这个难得的机会,我们无一不感到荣幸。
通往实验基地的路上,还记得海棠花开得极好,淡粉淡粉的一小簇,点缀在树枝上,再往前是桂花,还能嗅到桂花独有的香气,是那样馥郁香甜,就像西南交大给人的感觉,清隽、淡雅,却极富有才华。
实验室大致都记不得了,却还记得真空磁悬浮的高速实验,除去空气阻力的影响,测出适合的速度,旁边的磁悬浮模型与墨尔乌斯实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使其悬浮在空中,不停运转。在里面,他们还测试了不同年龄段人的感受。原来一个这么使世界震惊的科技,一个使无数人方便、快捷的背后,是无数人的勤奋、辛劳,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验、改进而实现的,原来所有光鲜亮丽的背后,是他们辛勤的汗水与日日夜夜的努力。
西南交大的校园风景也甚是怡人。平静无波的人工湖上是一排排垂柳,纤细优美的柳条肆意垂下来,透过斑驳的阳光,落进人们心里。颇有“碧玉妆成一树高”的意味。面前是张教授对隧道的讲解、构成及运用,高大的模型及中国高校最大的GIL隔源设备,是用于隔绝水的浸蚀与压力的……
渐渐地,思绪飘得远了,远了。岸边的垂柳也恢复了沉静。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透过暮蔼沉沉,我挥别了西南交大的校园,离开了这个高深的学府,融入了天边渐沉的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