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旅,途中必将与物相逢,留于心者,皆有不同价值。
童稚时,我尤喜绘画,在好奇心和父母的鼓励下,便报了班学习水墨画,此即我与国画的首次相逢,初学尚还觉有趣,之后才体会到握笔锋干湿浓淡的艰难,一处画错,整张画作即成废纸。当其他孩子在户外奔跑玩耍时,我只能捺下性子执笔于纸上疼挪,更不必说夜晚在灯下反复描勾一段墨线的经历。偶想放弃,却终觉太可惜,既已相逢,怎可轻易决断?
稍大一点了,那或长硕或纤细的毛笔已能应用自如,笔下也有了不少畅快风采。只是,每次若要挥毫泼墨画幅写意,至少要耗时一个多小时,若画工笔,用时更长得奢侈——许多工笔画要耗时几周几月。渐渐我心烦厌,为何水墨丹青需如此精细工序可西方的油画同样精巧却可修改失误——而东土之水墨,一笔下去,已成永恒,一失足即千古恨。现今又是急功近利,追求“高效”的时代,缓且细的国画,真的适合我吗?
转眼我升入中学,新鲜感才褪,国画班又要开课了,父母却又郑重地对我说:“你马上就成为中学生了,学业更忙,就不学国画了吧?”求之不得,这个词差点脱口而出,可是,仅是面对未知的又一段学习生活就要舍弃伴我多年的水墨,值得吗?
犹豫间,眼前闪过一幅幅国画作品,是国色天香的牡丹,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莲,是虚心屹立的竹,是凌寒傲雪的梅……诚然,今日可在网上搜得海量它们的照片,可朦胧又稍抽象的水墨画更有一番意趣,更不要提花卉旁的草虫、游鱼或禽鸟的活灵活现,山石江河的磅礴壮阔……无论工笔的精雕细琢抑或写意的随意灵动,都无疑表现出画中物真实而具艺术的一面,纵然绘画用时长,从学业中抽时画幅随笔的时间也足够,更何况作画时获得的审美享受与陶冶情趣之效是其余娱乐所不能比的呢,如此与水墨相交,有何不值?
人生如旅,幸而我与水墨丹青相逢,以此为终生挚友,值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