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是在不断追求目标和梦想中度过的,也是在这种追求中不断前进的。但我们时常也会看到另一面——“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如果我们不能积极面对这些“十之八九的不如意事”,我们追求理想的步伐就会受到阻碍。这时,便要求我们学习那滚滚江河,为了达到注入大海的目的,克服困难,绕必须绕的弯路,学会有所放弃。
追求与放弃实为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在人的一生中,只要是对目标有所追求,就必须学会有所放弃,也正是因为有了放弃,才会让我们的追求得以实现。当然放弃不能是盲目的,盲目的放弃,是浪费,是损失,是走向失败。
作为中学生,学习是我们神圣的天职,适当的考试也是必受之“洗礼”。有时会遇到不会做的有一定难度的试题,而后面还有不少问题等着你,这时你就必须舍得及时放弃,因为时间是取得好成绩的“资本”。放弃了一道不会做的难题,为后面的问题赢得了时间,就还有可能获得较好的成绩。若在某一题上耽误了过长时间,结果这一题的分丢了,后面的可能是很容易的试题又没有时间去做,这是毫无益处的。考试中对不会做试题的放弃,是必要的。这里的放弃,是为了获得更高的考试分数。
而鲁迅的放弃,则是为了追求一个伟大的理想。有感于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鲁迅觉得:军事可救国!于是,他来到了水师学堂求学;当鲁迅觉察到:救国的民众须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于是,他东渡扶桑,开始习医;一次“中国人为中国人被枪决而喝彩”的特别经历深深地触动了他,鲁迅终于意识到,无论如何救国,只有先治愈国人的精神痼疾,才有救国的可能。于是,他毅然回国,弃医从文,以笔为枪,唤醒了亿万中国民众。鲁迅先生的一再放弃,就是为了追求一个伟大理想——祖国的复兴,为了这一理想,鲁迅贡献了他的一生。也正是因为有了前面的一再放弃,鲁迅在人们的心中树立了一座永远的丰碑。再如,当年的钱学森、邓稼先等人,他们放弃了安适的生活、放弃了财富、放弃了地位,同样是为了追求一个伟大的理想——祖国的繁荣富强。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有所放弃时必须的。
追求是一种精神,放弃是一种财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话道出了古往今来爱国志士们的共同心声。如果说为了个人,放弃是一种智慧的迂回,是为了最终达到目的地,那么,为了国家,放弃则是一种大义,一种氤氲在心中的浓浓的民族情节,一种回荡在心间的浩然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