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清晨,伴着第一道曙光与和煦的微风,我提着竹篮循着王爷爷的步伐来到了他的百草园,一个承载着几代中医人心血与汗水的地方。
这里虽不能与鲁迅先生笔下的“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的百草园相媲美,却也别有一番风味。这里没有“吃了便可成仙”的何首乌根,也没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有的,是虽不名贵却承蒙自然雨露茁壮成长的一片翠绿。
虽是世代相传的小小药园,但她的子孙却在不断地为她注入新的灵魂。王爷爷说了,时代在进步,中医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藏,它完全有能力紧跟步伐并且不断被注入新的活力。我们不再提着小桶花费一上午的时间浇灌药材,而是引进喷灌、滴灌技术;我们不再受制于地道药材所需的土壤,而是积极试用无土栽培拓展药材品种;我们不再被潮湿的阴雨天牵制而使药材发霉,而是灵活运用现代仪器进行加工。时代与科技的进步为我们提供了诸多便利,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接受投机取巧,质量始终是硬标准,是百草园的脊梁。因为我们始终记得老祖宗的教诲,“无作功夫形迹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也许,这就是家乡人都爱这个百草园的原因吧。
接下来,我们继续提着竹篮和锄头,采摘药材,清除药材间的杂草,两种绿色交织在一起,与其说是竞争者,不如说是大自然孕育的孪生兄弟。这一操作要求非常严格,必须耐心地将其逐根从密密麻麻的相互交织的根茎中拔出,而且不能损害到中药的枝叶。人们常常一蹲就是几个小时,我这个小药童挖了十几分钟就已经支撑不住,大汗淋漓,转身看到王爷爷,映入眼帘的依旧是那个熟悉的勤劳而坚韧的背影……
我想,这就是新时代的大国工匠吧。在传承中创新,精益求精,专注品质,不辞劳苦。支撑着这几十平方的百草园世代传承的力量,竟是这般朴实而坚韧!
长在新时代的我们,拥有着比老一辈人更优越的条件,每个人都是当代社会的一分子,都完全可以为社会文明的进步贡献一份力量,即使那很渺小,小得像漫漫黑夜中的一丝微光。我曾无数次思索时代新风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豁然开朗时,我仿佛意识到,它就是我们每个人心中对美好的向往,对中国梦的追寻,对最真最纯的品质的坚守与传承!
清晨的采摘之行结束,我坐在远处的山坡上望着百草园,微风拂过,茂密的枝叶发出沙沙的声响,我猜那是百草园的歌,一首在时代新风伴奏下奏响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