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我在南塘河边散步,猛地看见一群人围在一块,叽叽喳喳得像是在议论着什么。我往前一看,哦!原来是在画糖画呢!
桌前站着的是一位作画的年过八旬的老人,他两鬓斑白,双颊深深得凹陷了下去,他的双手在阳光的炙烤下黑得犹如炭一般,生茧的虎口紧紧地攥着一把生锈的铁勺。很明显,他画糖画已不是一天两天了。
这时,旁边一个小贩喊了一声“棉花糖喽”,人群便一哄而散,那唯一的顾客拿走了糖画,也走开了。
我走上前去,向那位老人递了十块钱,要了一幅糖画。
由于旁边没有人,我们便很自然地聊起了天来。他跟我说,他的小孙子对糖画很感兴趣,想向他学,可他儿媳妇不乐意,老说学糖画没有出息,硬是逼着孙子去学钢琴了,孙子虽然嘴上不乐意,也只能强迫自己坐到琴凳上,无聊地按着一个个琴键……
他说着,便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当我们谈到他最喜爱的糖画时,他忧郁的眼神一下子兴奋起来,声音也提高了一个八度,他开始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这糖画原先叫糖饼儿,在我们那个年代,他是很热门的一种小吃。小时候啊,我们没事就去看画糖师傅做糖画,看着看着也学会了不少。据说,那时候糖画已经有将近一千年的历史了,是一门非常宝贵的传统艺术。可到现在啊,西方的玩意儿在中国变成了主流,已经没有人再去传承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手艺活儿了……”
他再一次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我看到他握着勺子的手开始颤抖起来。
片刻后,他画好了糖画,打包好,小心翼翼的递到了我的手中。
我用双手恭恭敬敬地接了过来,心想:在老人心中,这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幅糖画,它还蕴含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灵魂啊。
我向前走去,默默地把老人做糖画的视频传到了网上,发文“传承中国文化,做真正的中国人”几个字,顿感内心格外踏实。
我轻咬了一口糖画,那味儿,甜甜的,暖暖的,在舌尖漾开,于心头涌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