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着一本杂志坐在琴房的角落里,却无心阅读。耳边的琴声磕磕绊绊,显然很不熟练。
妹妹已用心准备半月的钢琴比赛将至,她大病初愈却坚持着走进这久违的琴房。我俩的心情都不轻松,老师并不看好她参加比赛,劝她“明年再说”,但妹妹倔强得令我不可理解,她硬说,梦想不可间断。
妹妹的父母忙于工作,所以这琴房我已是不止一次地陪她来过。每一次,我看着妹妹演奏时的背影——那投入的背影,那富有激情的背影,那书写梦想的背影,我都会替她感到幸福,而这一次,烧还未全退的小小身躯显得有些颤弱,本该舞动在黑白键盘上的双臂似乎过于疲倦而抬不起来,右脚踩的踏板也不规律。
我默默起身端了一杯水放在妹妹琴边,无意一瞟,月光不禁定格在了正在练琴的妹妹的侧面。她还有些苍白的额头上挂着几滴晶莹的汗珠,眼睛望着琴谱,专注得好似要洞悉每一个音符的结构,嘴唇微微颤抖了一下,仿佛在与音乐对话。她的手臂抬得十分吃力,手因年少而显得太小。而那旋律呢?因为不熟练,所以并不连贯柔美,只是显出一份铿锵来。
我有那样一瞬的失神,想起自己已有好几个星期不曾抬起画笔了。同妹妹一样,我也曾追逐过我内心深处的梦想。可究竟,我们一样吗?不够坚定的自身与日益繁杂的功课,使我的画板落了灰。此刻,我竟感到一丝尴尬,似乎听到梦想的声音与我渐行渐远。我害怕起来,犹有一丝心酸,分不清我们俩究竟谁抛弃了谁?但这尴尬、害怕、心酸,偶然感动了我。我在一种无形的苦痛中为梦想成长起来。
又过了一个星期,再去听妹妹弹琴竟已大不一样了。她几近痊愈,面色红润起来,音色也更加饱满。乐曲的原形清晰可辨,优美又连贯地充斥耳中——那又何尝不是妹妹追求梦想的声音?如果她不去追求这些声音,她何以追求梦想。
比赛那天,我在场外透过玻璃看着台上的妹妹,用我带着的画板和画笔,专心地记录着一个追梦的孩子那娇小的身体与强大的内心。她用流水般的琴声把音乐与梦想完美地诠释着。听,那正是梦想的声音。曲毕,余音犹在,掌声不绝。
如果她听了钢琴老师的劝说;如果她以为梦想可以推延;如果她没有那种曾不被我理解的倔强,今时今日,我又如何能听到这绝妙的,琴声、热烈的鼓掌?我又如何能听懂发自她灵魂深处的梦想的声音?那么我呢?画布会空白,会单调,会因技术的生僻而略显枯燥与艰难,难道,我就走不下去吗?
妹妹听到自己梦想的声音,我拾起我梦想的声音——我们都很幸福。看着颁奖台上妹妹的身影,我明白,这声音,是对所有坚持和努力的不辜负;这声音,见证着我们的存在与追寻;这声音,终会助我们走向最渴望的巅峰。
悠然而坚定的琴声依旧响着,它不会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