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力,在物理学上,是一物体受到另一物体的吸引并向之靠拢的力;而在人生哲学上,吸引力是一种兴趣,理想甚至情怀,引信指导着人生的方向。
人生当然需要吸引力。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块坚硬的磐石,而在俯察天地、仰观万物之后,在静水流深、春风化雨之中,渐渐成了一颗有感知、有灵性的磁石。在这样的磁石,依旧停滞,依旧粗砺,直到吸引力出现,指引着它一路劈风渐浪,向力量源头奔去,终宿心之所向。反之,失去了吸引力的磁石,不过一块顽石罢了,徒步伐由此经过,再将其一脚踢开。
史铁生在《务虚笔记》中有言:“我走过山,走过水,其实疻是为了走过自己的人生,我看着天,看着地,其实只是借助它们确定自己的位置。”拥有了吸引力的人生,山山水水,天地方寸,在目标明确,意志坚定的眼眸里格外清晰。
吸引力是一种兴趣。头顶“清北学霸”光环的游戏女主播石悦,一度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头。放弃吃香的建筑行业而选择褒贬不一的电竞行为,是兴趣使她无惧舆论的枪林弹寸,是那股强大的吸引力让她一往无前、义无反顾,没人能轻易持为她的人生下判决书。无独有偶,北大学子陆步轩卖猪肉的决绝,刘伟在钢琴键上按下的坚毅,他们兴趣为桨,终驶向成功的彼岸。
吸引力是一种理想。梁启超说:“郑和之后,再无郑和。”我想,正是郑和身上独一无二的对理想的执著造就了他传奇似的人生。郑和是一位虔诚的伊斯兰教信徒,同所有的穆斯林一样,圣城麦加是他理想的归宿。他从小便开始学习航海知识,在其他同龄孩子还在玩耍逗乐时,他沉浸在理想的世界。而最终,在七下西洋之后,他终于来到了向往的麦加。与郑和一样的,还有“红学痴儒”周汝昌;有音乐巨匠贝多芬,他们忠于理想,并为之踏实奋斗。
吸引力是一种情怀。血沃中原劲草肥,寒凝大地春华发。鲁迅弃医从文,辣手著文,引领他人生方向的,不是简单的兴趣,不是单纯的理想,而是比两者更为动人,更为高尚的情怀。举世浑浊,唯他独醒,他用不到一米五的个子扛起整个时代的悲哀。“吾行尚已远,孑然失其侣。”他孤身一人,像一匹行走在荒原的狼,可关乎民族大义的吸引力,让这位精神巨人朝着救国救民的曙光奔去。
视之当下,异化的吸引力却大行其道,让人们背道而驰,与高贵的灵魂南辕北辙。在兴趣上,兴而失恒,孩子三两天便换一个兴趣班,面面俱到的兴趣让吸引力绵软无力,在理想上,商业的巨大利益几近吞噬价值关怀。“替身”“抠像演出”司空见尼,而失去理想的个体,又谈何情怀?
吸引力,是人生正途上的指南针,是人生少数派而坚毅的一剂强心剂。指引每个人前进的大大小小的吸引力,终将汇成一股关于国家、民族、未来的吸引力,浩浩荡荡,奔流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