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随着现代化科技的高速发展与人们自我需求的提高,互联网以极快的速度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层面,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得人们的碎片化的生存状态开始显现。碎片化阅读、碎片化信息、碎片化服务等到处存在,充斥着人们的生活,“碎片化”也成了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典型特征。
“碎片化”,是信息化带来的产物,顾名思义,是指完整的东西被破成诸多碎块。更是指人们的注意力被分散,知识、信息、人际交往都被分割成碎块。对于新兴的“碎片化”一词,公众的态度也是各持己见。
有一部分人们认为,碎片化在生活中具有空前绝后的影响力。以碎片化阅读为例,从手机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上面,我们每日都能接触到层出不穷的、海量的信息,并且随时随地都可阅读。甚至可以在短时间内,匆匆几眼便了解生活中带有轰动性的新闻以及各界名人们对其的看法。此外,它还使得每个人都能参与到发言中,更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碎片化信息更是如此,有了网络搜索,寻找任何知识都仿佛易如反掌,只需手指轻轻敲击几下手机屏幕,一切知识内容便都尽在眼中,为我们减少了许多查找资料的时间与精力。
可是,碎片化生活真如这般完美,无任何缺陷吗?它在带给我们便捷的同时,又悄无声息让我们丧失了多少必不可少的能力啊!
以我个人看来,碎片化阅读令我们本来可以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的时间,浪费在了读那些泛滥成灾的垃圾信息与娱乐新闻上。这同时也导致这么一种无奈的现象——即使是有那么一些文笔极佳的好文章存在,读惯了那些哗众取宠、浮夸文章的读者们却漫不经心地随意阅览,导致文章过目即忘,也丧失了对文学最基本、最起码的尊重。除此之外,这种缺乏系统性,太过随意的阅读不利于知识的传播和积累。古语云:“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蒲松龄也说过:“书痴者文必工。”由此看出积累的重要性。但只有持久的阅读,才能促进一个人的知识积累,才能使人进步。可是,碎片化信息恰恰是使我们丧失积累知识这一能力的罪魁祸首,因为没有翻阅书籍,查找资料这一过程,所以知识在脑海中很难长久停留,这也使我们丧失了自我思考的能力。
仅以碎片化阅读、信息这两个例子便足够看出生活中碎片化的利与弊,因此,在碎片化愈演愈烈的未来,我们应尽量从中寻求一个平衡点,使我们既能体验碎片化生活的便利,又能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地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