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
何宇彬
初春,风轻拂,夜微凉,点一盏孤灯,品一杯香茗,思绪飘远,带我忆起你的点点滴滴……
你是第一个迎接我来到这个世界的人,也是至今寸步不离,伴我成长的人。你的一笑一嗔,一言一行,都是我认知生活的“读本”。
孩童时,临睡前,你每每会到我床边,替我掩好被褥,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躺在床上,眯着眼看你蹑着脚步,猫着腰,小心翼翼地踏着每一步走出房门。记忆中,你总是轻轻的关上门,像怕惊扰我小脑袋下枕着梦的梦。卧室的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响声——是锁洞含住了锁舌。
你在潜移默化中让我学会如何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人,你的“课堂”总是那么亲切、自然。
梦的屏障中,总有那香味萦绕着我。厨房里传来一阵咳嗽声,循声觅去……倚着半掩的门,你的身影在半明半暗中,滋滋作响的声音,伴随着锅中冒出油烟飘进我的心里,张开嘴,深吸一口气,舌尖暖暖的—那是美食洋溢着绚烂的光辉。我猜想,你是在做藕饼吧!
幼年能吃到你做的藕饼,是我那时所能想到最好的褒奖。
你穿着陈旧却熟悉的围裙,谨慎地将藕片摆好,用刀片抹上些鲜肉,撒些面粉,再用另一片盖上,就这样周而复始,动作是那么的干净利落,也许是十几年的辛劳所成就的吧!紧接着,打开炉灶,明亮的火映红你的脸颊。蓬大的围裙氤氲在锅中冒出的袅袅白气中,裙上的褶皱愈发明显。你一手托盘子将藕饼倒入锅中,且锅中发出急促的呼唤,另一只手在锅中做弧形翻腾藕饼。你浓密的黑发闪烁着光泽,窗口吹进的微风轻轻撩起的你的碎发,在那里欢欣舞动。你教会我熟能生巧,才能得心应手……
思绪冲破宁静,一阵蝉鸣袭来,连绵不绝。月华如水,在天地间弥漫,如一盏盏长明灯在黑夜中点亮,流出丝缕温馨与甜蜜。
你是缕缕阳光,温暖大地,是生命长河中的涓涓细流,滋润心田。在我成长的夜空中,你是最亮的启明星。
谢谢你,妈妈,盛装莅临我的成长……
感谢您盛装莅临我的成长
吴静怡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
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题记
没见到你之前,满脑子的好奇,你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你有着怎么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习惯?你性格怎么样……因为没有适应新的学期,听说换老师,肯定是止不住的激动和紧张,于是你就来了。
想起你的“初来乍到”。后脑勺中下方绑了一条“小尾巴”,你走路时它就一蹦一跳的,圆圆的金丝框眼镜架在挺拔的鼻梁上,显得既博学又亲切,从面貌上看不出你的真实年龄,三十几岁的样子吧,是很好亲近的一位老师吧,心中也莫名松一口气,暗暗窃喜,看上去是不怎么严格了。
你的外表不失孩子气,却有着极其认真负责的态度。第一次默写是检查暑假的背诵任务,正处于极度兴奋的我怎么可能去完成这样的背诵作业呢?于是我的第一次默写就挂满了红叉叉,于是我便被你“荣幸”地请上了讲台,进行开学第一次面谈,你的语气温柔又不失严肃,几句话就指出我默写中存在的问题,你说:暑假没有好好背书吧,其实仔细一点还是可以默写的很好的,就是不注意细节,不细心。“一针见血,说话好直”这是我脑中蹦出的词语。
第一次见到你时就会想你的课堂又会是怎样一副画面呢?于是便发现你的课堂和你的人一样幽默风趣。即使是最简单的句子你也会加上肢体语言。你上课的时候很投入也很激动,问我们“知道啵?”的时候头会向前伸,眉头一挑,眼睛一眨一眨地盯着我们看,有时我们不回答的时候,你就会说:“昂,然后……”我就会隐隐地笑。你不喜欢我们上课翘着脚,我可怜的同桌深有体会,突然讲着课的你下了讲台,直径穿过三四大组走廊,绕过第三大组后又经过我同桌的旁边,听着你的声音离我们越来越近,同桌依然沉浸其中,于是她可怜的双腿遭到了“毒打”,事后慢慢委屈地跟我诉苦。
特别喜欢你的作文课,尤其是你读他人作文的时候。你会先讲这篇作文的要点,分析主要的写作手法和对象,然后跟我们分享别人的好作文,你双手捧着作文本,眉头一挑,头一扭,嘴角一扬,开始朗读,你的嘴巴一张一合,读几句后再抬头看看我们,时不时评论几句“哎,你看这个写的好!”“你看他描写的多细腻,对啵?”又继续往下读,你满眼都是欣喜,你对优秀的作文的喜爱和赞赏都挂在脸上。一堂课就在你娓娓道来的朗读声中结束了。
从你第一次踏入教室门口,你就参与了我未来的漫漫学习之路,谢谢你以心直口快的性格,认真负责的态度盛装莅临我的成长,谢谢你带着最质朴的语言,最生动的课堂盛装莅临我的成长,谢谢你,我亲爱的老师!
感谢您盛装莅临我的成长
沈秦怡
父亲似乎偏爱人字拖,只要天气暖和,脚下穿的一定是它。甚至,在老家帮奶奶下田干活也是如此。我笑他的不修边幅,他不言语,但若我也邋遢,他定是要生气的。
小时,我卧室的飘窗台上总是极乱的。书本、玩具、尺子、笔、全都堆在上面。比起路边摆地摊的,犹过而不及。父亲便与我商量,此后每打扫一次卧室,便允诺我少许的收入,自那之后,我的房间整洁了许多,那些钞票却总是不翼而飞。
我不爱看书,父亲便每每在我写完作业从书房出来时,拿着一本书装出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走进书房,那时才七岁的我天真的认为父亲学富五车,发誓定要向他学习,书柜上的书一下多出好些。
记忆中童年最痛苦的回忆莫过于吃饭了。我是个挑食的娃,每当面对着满桌母亲精心制作的饭菜,却无动于衷时,母亲十分着急,父亲却在一旁吃得喷香。他说:“孩子饿了自然也就吃饭了。”我暗自发笑,朝着零食柜看了几眼。但转天那柜上的东西全都不见了,而每天早上的早餐也全变成了白米粥了,至此我挑食的坏毛病算是改掉了,但吃饭的姿势又成了父母的另一道难题。父亲常常教导我说:“吃饭的时候要双手扶住饭碗,以示对劳动成果的敬畏和对劳动者的尊重。”话虽如此,而我吃饭时却常常不用手扶住饭碗,而且还把手撑在大腿上,在桌子下面,顺带着肩膀也垮塌下来了,久而久之肩膀变成一边高一边低了。父亲的做法很简单,吃饭时若是我的手离开了饭碗,他便轻咳一声,手就又放回原位了,要是又离开了饭碗,他便极严厉的发出一个鼻音,那声音带着一丝提醒,一丝警告,让人不自觉的就乖乖听了话。
父亲没多少特别的地方,但有一点却深得我的赞赏,就是从来不会把我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即使他再生气也不会。类似于“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的话他是从来不会说的。用他的话来说,你不是活给别人看的,别人也不是活给你看的。
孟母三迁的典故,孟郊的《游子吟》等等,千百年来人们歌颂母爱,可是父爱呢?他们的爱如大山般,厚重沉稳,让人安心。
我长大了,父亲也日见苍老了,他不再有太多的精力处处管束着我,但依旧爱着人字拖。但我的想法变了,或许父亲的不修边幅,正是他随性而又不拘小节的体现吧。谢谢您,盛装莅临我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