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会写书法,会蘸着浓墨一笔一划写下棱角分明的行楷亦或是龙飞凤舞的狂草。
那个时候闷热的空气里便回荡起墨香和书香,夹杂着某种古老而悠远的味道。年幼的我倚在桌前,专注地看着洁白的宣纸上多出一个又一个复杂的繁体汉字。看祖父写书法是种享受,因为那缓慢下落的饱满匀称的笔尖,那逐渐被墨汁湿润浸透的纸张,那被打磨得愈加光滑透亮的砚台,似乎能让时间静止在落笔的那一刻,能让岁月急匆匆的脚步放慢一些。
书法是祖父退休之后才养成的爱好,就和拉空竹,吹葫芦丝,剪纸一样,几样小小的技艺将他正值花甲的人生填充的更有意义。祖父乐在其中,自然也就在十年之内将书法学得较为精湛。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年轻时便对艺术文化颇有兴趣的祖父更是将全身心投入进去了。
祖父会在某个晴朗的午后练一遍欧阳询的《梦奠帖》。我在一旁看着,心中不免生出惊讶和羡慕之情。钢笔字向来写得像“狗爬式”的祖父竟能练出如此精彩绝伦的潇洒字迹!就在我胡思乱想的时候,祖父把一支毛笔塞到我的掌心里,用宽厚的大手紧握住我的小手说:“来,我教你写字。”
起初,我在祖父的指引和帮助下写出了几个还算像话的汉字,但一脱离他手腕的力道,笔就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最终勉强画出几根歪歪扭扭、粗细不一的线条。在我垂头丧气地懊恼的时候,我似乎明白了祖父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心如止水的耐力。祖父也会安慰我、鼓励我,会和蔼地笑笑说句没关系,继续极有耐心地手把手教我写下一个字。虽然只学了半年不到的时间,虽然作为我启蒙老师的祖父只把书法当成业余爱好,但我对这段祖孙间的温馨故事依然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还记得某一年春节的时候,心血来潮的祖父不知从哪弄来了几张大红纸,用漂亮的书法写了一副对联贴在了家门口,横批“万事如意”,并将剩下的纸裁成了正方形写了几个倒“福”字。串门走访的亲朋好友只要看到了的,都纷纷上前询问是出自哪位大师之手,见祖父笑而不语,便恍然大悟,赞不绝口。也许祖父的笔法并不是那么入木三分,那么炉火纯青,也根本排不上“大师”的称号,但他确实是用心在写,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把每一个字写好。他的身体里依旧有一颗年轻的心脏在热血沸腾地跳动着,使他在一心一意钻研书法时依旧保留着当年的一份朝气与执着。没有人逼迫他,没有人在他的书法生涯里做过一丝一毫的指点,但他遵从着自己的心愿,尝试着把这一种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并发扬下去。
遥想王羲之当年,只凭三千笔墨,便绘出书法艺术一世的倾城。文房四宝的魅力,便在于琉璃片房瓦间留下的斑驳墨迹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