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军拥民民拥军
自新中国成立前,那抗战年代,拥军拥民这双拥便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根基。
我从小就受到周围环境的熏陶。看着年长的表哥参军,听着《十里送红军》的传唱,住在有李满堂书记的“双拥名镇”——樟木头。
对,我是樟木头的孩子。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樟木头人,我深深地受到这片“双拥土地”的谆谆教诲,所以我知道“军拥民,民拥军”的深切道理。
拥军是爱国的实际体现。人民拥戴人民军队,国家才会团结一致,才会繁荣安定。只有军队强大了,才不会有外来侵略,我们才会生活的更加美好,才会享受生活的惬意、而这些就是靠拥护人民的人民军人。毛主席就是军人,但是他也为了军人付出了一个家庭的幸福。他全家上下与军队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儿子毛岸英死在战场,他的第一位夫人死在了敌人的抢下,这样的家的付出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军队的需要,是为了祖国大家的幸福。
唇齿相依,唇亡齿寒。古人明白这中相互依靠,互不可缺的关系,那我们呢?我们年轻的新一代更应该牢牢记住,拥军拥民的传统,才对得起为了我们默默付出的军人们,才对得起那些军人的家属们,才是“双拥名镇”的一个合格居民。
李满堂书记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这“双拥”的口号。一个退伍的老兵,他来到这里,筹办了“将军馆”,一次来丰富我们的生活,还经常去看望军人们的家属。他用实际行动让我们感到了军民的雨水情深。李书记的行为,让“军拥民,民拥军”的这一时代传统更深刻的在我脑海里铭记。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我必定会牢牢记住。
一个兵,来自于老百姓。军人就是从百姓里走出来的。因为如此,军民就是血脉相连的,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紧密团结,让东方雄鸡飞向和谐发展的明天。
在这观音山下,在历代先人的经历中,在如今现代化“双拥”里,我们继往开来,将一切铭记于心,发自于行动,把“双拥”传承下去,让“双拥”彻底溶入我们的肌体中去。
篇二:唱响双拥
双拥是“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简称,在党的领导下,巩固和加强政军民团结为主旨,组织发动全国军民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团结奋斗的一项社会活动。樟木头镇委书记、人大主席李满堂获得市“拥军优属先进个人”,带领着全镇干部群众开展国防教育工作,创建了全国首个镇级将军馆和国防教育基地,成立了中国双拥艺术团,唱响了国防教育文化特色品牌,受到社会各界的称赞。
将军馆是樟木头镇建设双拥模范城市的内容之一。樟木头将军馆是我国首个镇级将军馆,分为将军厅和双拥厅两个部分,将军厅主要展示69位曾经在樟木头驻防过得将军资料、以及将军题写的字画、赠送的物件等。曾在樟木头驻守的部队有3个师、2个旅、3个团、2个独立营,所以将军也相当不少,单如此艰辛地寻找将军路,为的是弘扬将军文化,为的是抢救历史资料,为的是把将军文化、将军精神向后人传播。让后代子孙学习并牢记传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更好地投身祖国建设。樟木头镇镇委书记、人大主席李满堂提出,借助将军馆,将樟木头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尚武文化培育基地,进一步弘扬双拥文化。
樟木头镇还成立了还筹建了“中国双拥艺术团”,表演的节目涵盖古典、民族和流行等多种元素,有歌舞、小品、武术、时装秀等,成员是来自全市各镇街的军属,“中国双拥艺术团”仪改革创新的创作和雅俗共赏的节目,唱响东莞“双拥”。
中国近代史的开篇是从虎门开始,鸦片战争让中国人民深刻感受到军人的重要与艰难,感受到拥军工作的必要性。在战争年代拥军是义不容辞的,但是和平年代同样需要拥军。樟木头镇人民与部队渊源深远,在整个东莞市,双拥工作突出,是拥军的典范城市。支持了樟木头驻赤山某部队的建设,同时还支持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驻沙角某部队的建设。拥军工作必须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只有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拥军氛围,才能做好拥军工作,才能为国防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李满堂书记认为:“在没有战争的时候,拥军工作损失只是一部分的经济,但一旦发生了战争,缺乏双拥工作支持的部队,损失的可能就是一个民族。”他号召广大群众参加“双拥”工作。
双拥工作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均发挥了重大作用。望樟木头双拥工作能够发展的越来越好,体现军民鱼水情。
篇三:双拥作文
双拥是是军拥民,民拥军呢?还是民拥军,军拥民?本是个不是问题的问题,但真要探究,却无从入手。就像鸡蛋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只有不了了之。但双拥却从未停下。
2006年2月,樟木头鹿窝山突发山火,驻地75234部队调动车辆15台,官兵300多人赶赴现场扑灭山火,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被当地群众称为“人民保护神”。
我不知道这段文字在别人眼里是怎样的,我只知这段文字是这样一段影……
一队登山者,浩浩荡荡向鹿窝山进发。他们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一路上有言有笑,呼吸着新鲜空气,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连肺部似乎也笑了!
一位年迈的老人,停坐在树下休息,自然去掏出一包烟,点上,瞬间喷出一团团白雾,像千年瘴气一样围绕其旁。当这雾渐渐散去,老人随手将炎帝扔在一旁,烟蒂就像被遗弃的婴儿。
当有人前去,烟蒂的哭声的愈来愈伤心,哭诉着自己的遭遇,渐渐地草木听到了它的哭诉,心中生出一团火,到处喷诉,一传十,十传百,平常最冷静的树也不服了,一场批判的火在大规模扩散,他们在谴责那位老人,于是整个森林社会被惊动了。树木花草都愤怒了!鸟儿纷纷通缉着,动物们在寻找,发了疯似的,四处乱冲。把罪名戴在所有人类身上。
有眼尖的人们立马找消防队,火灾太大,驻地75324部队闻讯而来,立即调动车辆15辆,300多人赶赴火场。因火势太大,他们的灭火工具很快用完,就用树枝,衣服!浓烟滚滚,泪就顺势流淌下来灭火!
终于森林的怒火慢慢平复下来,人们欢呼,呐喊,军民拥抱在一起!
就像我们樟木头镇书记说的:“一个具有光荣传统部门需要党和人民长期呵护,即使处于现在的和平年代,思想上也要时刻注视双拥工作。在没有战争的年代,损失也许只是一部分经济,但一旦发生战争,缺乏双拥支持的部队,损失的可能是一个民族。”
民企这些知道道理,慰问驻地部队,其乐融融。
书记考虑到樟木头有3个建制驻防部队,5个部队,相继走出69位将军。与自己多年前的誓言,于是他建立将军馆。
其实,双拥孰前孰后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已经开始重视双拥,民拥军,军拥民,军本出于民,但更胜于民。我们会成为双拥的一分子,社会和谐,国家富强,就看我们的了!
篇四:军民血脉相连
他,是一个兵。他,是一个民。他们是互不相识的年轻人。
兵来自哈尔滨,刚入伍就分配于南方,即樟木头。
民是樟木头本地人。没受过高等的教育,高中毕业就不再读书,在中级家的店铺外开了一个杂货店,专营生活用品。
一次,队伍要在樟木头兴林场进行实地演习。兵参与其中,艰苦的环境压不倒军人的魂。林场较茂盛的地方草都长成人高,贫瘠的地方则是黄土泥泞。毕竟是野长的树林,官兵都额外小心,树林里据说有蛇毒,而且蛇毒还很猖狂。当地多次有人被咬伤,人们不得不竖起“林内有毒蛇,切勿独自入林”的牌子来起警示作用。
天公不作美,下起牛毛细雨。
官兵们在艰苦的穿越丛林。真是不凑巧,一条五彩斑斓的蛇蜷缩着在一灌木丛。兵很不幸遇上了。蛇像着了魔一样弹到兵的左腿上,飞来张嘴,一口便留下两个紫红的牙洞。
背后的人拉起一枪,没有打中,蛇就落荒而逃。瞬间消失在视觉范围中。
兵的腿像染了色一样,紫红色在漫延。部队里没有卫生员。只好将兵送到最近农林场的店铺,民正是店铺的老板。
民赶紧拿出店里出售的医疗用品。兵已昏迷过去。因为在林场中没有及时的处理,也是人工抬兵出林场,所以蛇毒漫延得非常迅速,导致兵已昏迷过去了。
民根据蛇毒漫延的趋势,把大腿用布捆绑起来。然后说:“来不及送医院,需要吸蛇毒。”说完话应接不暇的吸血,吐血。情况显然好转,兵逐渐回复了意识,可民因口沾毒血而晕倒。
这时救护车也都了。兵牵着民的手一直到医院。经过一段时间的里哦啊接,两人在医院相识。住院期间两人谈了很多很多。
就这样,他们成了好兄弟。而且,血脉相连……
篇五:双拥
鱼儿和谁有一种不解的情缘,鱼儿离不开水,水也不能失去鱼儿。鸟儿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它不能没有天空,天空也因为它的存在而不再单调。这些构成了相亲相爱,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美好画面,也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活力。
双拥,即地方拥军优属,军队拥政爱民。这是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就像鱼和水,鸟和天,都有一种不解的情缘。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根本大计,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国防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心中的军民关系是这样的:首先,军人是一切为了人民,而人民尽全力支持、关心、拥护我们的军人。事实证明,军队大胜战,全靠人民对军队的无限忠诚和大力支持。人民群众对军队的无限忠诚和大力支持。人民群众是基础,是靠山;想当初共产党不就因为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才能打退敌人吗?所以,百姓的支持和拥护是军队保家卫国、抵抗侵略的坚强后盾。人民有难,军队应当义不容辞地当先锋开路解难。
双拥在我们这一个新时期更值得宣扬和学习。很多人因和平年代的安逸,导致“没有战争威胁,拥军可有可无”的思想。但我们应当居安思危,时刻为保家卫国、筑强国防建设而奋斗,把“军民鱼水情”这一思想一代传一代。
樟木头素有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这些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支持部队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想方设法帮助驻军解决实际困难,认真落实军人抚恤,退役士兵安置等政策。坚持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服务,积极开展拥军优属、军民共建活动,不断巩固和发展军民之间的鱼水情谊,为部队有效履行新的历史使命提供可靠保障。
突然想起来小时候在电视上看到的一个剧情:一个满颜欢欣的老奶奶给战士们送上一碗热汤。当时就觉得这样的画面很是令人感动,那种军民关系就好像一家人一样亲密。这就是我小时候所理解的双拥
篇六:军民鱼水一家亲
军民一家亲,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靠英勇奋战的解放军们才换来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至今,哪里有困难,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人民解放军的身影。
犹记的镇上烈士桥的由来。烈士桥纪念碑是为纪念1957年在樟木头抗洪抢险中牺牲的解放军而设。1957年5月23日,洪水冲崩樟木头石马桥头的翼墙。路基被冲垮,桥梁危殆,交通阻断。其时,当地驻军派出排长谭友善和战士苏怀德,李廷发,李文威,薛保纪参加抢险修桥。官兵们正在河床装石块填崩口时,上游山洪突然爆发,五人不幸被冲走牺牲。事后,省交通厅将石马桥改称“烈士桥”,并在桥头立碑缅怀纪念。
在清明时节,镇上也会在烈士桥举行祭奠活动。李满堂书记还组织干部寻找烈士亲人,终于找到了五位烈士的亲人。李满堂书记表示:烈士需要我们长期去怀念,烈士家庭需要我们去关怀。
镇上还建起了将军馆。将军馆里有许多在镇上驻扎过的将军的挂像,还有他们的亲笔题字,勋章等。李满堂书记在开馆那天说道:“我们之所以建将军馆,是要有这么一个载体,记录先辈们的革命历程,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不管是在以前,亦或是现在,当我们遭遇灾害,解放军们都回来营救我们,帮助我们。汶川地震时,是他们不顾余震的危害,不断在震区营救;湖南雪灾时,是他们在冰天雪地里坚守着,饿了啃一口冰冻的馒头,渴了喝一口冷凛的雪……人民解放军吃苦耐劳,不怕劳苦,为人民服务的形象早已在人民的心中根深蒂固!
解放军拥爱着人民,而人民也拥戴着解放军,我们要感谢解放军们,以前的解放军战士用他们的汗血换来了现在人民的辛福生活,多么来之不易啊!而现在解放军们,正驻扎在国陲边防线上,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这就是我们可亲可敬的解放军啊!
我们要时刻记住:军拥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