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正所谓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毛泽东同志1945年6月11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致闭幕词上提到愚公,号召全体共产党人学习愚公精神。
曾经在上课时,老师也积极地称赞愚公“坚忍不拔”的精神,但我对这千古不变的说法却有异议,我觉得这简直是个笑话,心里总是暗笑老师的迂,还和老师争辩了好几次。仍然固执认为愚公率领子孙“叩石垦壤”,实在是太“愚蠢”了,还不如搬到山前去住。现在想想,那时我真是太“聪明”了。
思想上的误识导致了我在学习上常常陶醉于自己“聪明”之中不可自拔。考试成绩公布了,我的成绩跌落到自己难以置信的地步。痛定思痛,无意中我翻到了这篇文章,使我再次读了《愚公移山》。也许因失败的原因惨痛教训吧,重读使我对文章的内容理解深透了,我为老愚公那坚忍不拔的精神所感慨。老愚公心无杂念,决心以自己的劳动改变现状,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山,精诚所至终于“帝感其诚”。
老愚公之所以能“搬走”这两座山,正是因为他具有坚强的毅力和远大的抱负,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他的移山是为了造福千千万万的人和子孙后代。由此,我深深认识到老愚公面对的不仅是太行、王屋这两座山,而是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精神。如果愚公怕费劲,图省事,安于现状,完全不畏“出人之迂也”的话,也不必去使身心劳累,但是他的子孙呢?太行、王屋终将使子孙世世代代遭受“出人之迂也”之苦。
与老愚公相比,我就误以为不必刻苦学习,就可以取得好成绩,再看“愚公”后,我才认识到这次的失败,正是因为我在学习中总是绕开困难,这不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吗?
今天我们仍然需要这种愚公精神,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干下去,才能取得成功。如果满足于现状,不敢冒失败之险,就不会尝到胜利的果实。事业固然也不会有所发展。我国目前正在施行的改革政策,正是相关“愚公精神”的具体表现。党中央实施这一政策,正是为中华民族的将来负责。
愚公精神激励着我们克服困难,夺取胜利。如果做每一件事都下定决心将这种精神付诸实践,不怕困难,坚持“挖”下去,一定能成就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