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早晨从中午开始读后感
流浪,而后海洋
时光在流逝,奔波在继续,作一个孤独的流浪汉在鄂尔多斯地无边的荒原上飘泊。他在载波,随心而走,没有方向。
这是路遥对他自己创作过程中的一段感受。
当他着手创作《平凡的世界》,就已经把之前的光环全都抛下了,来到一个不起眼,没人打扰的煤矿,做一个平凡人,勾勒着另一个平凡的世界。只留下一颗流浪着的心,在那个世界中徘徊,寻觅、游荡,前行……他不满足于之前的小成就,也不认为人到中年就不可以再热血燃烧地去做一些庄严的劳动,用所存的虔城去追赶理想和信念。
尽管创造的过程无比艰辛,而成功的结果无比荣耀,尽管一切艰辛都是为了成功,但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造的过程,而不在干结果。没有什么急功近利的心态,也不存在什么不自量力的痴心妄想。具备了这个实力,以一颗平淡从容的流浪之心,惬意地构造着那个世界的故事。也许我们也可以回忆一下自己曾经梦想的事情,一旦具备了某种实现雄心抱负的条件,那些梦想就会被认真地提升到现实中并拥有无数复活的可能性。
我们正年轻,一切都有无数的可能。可是似乎是因为现实实在太现实,我们会急着见到努力之后的成效。为你的目光只盯着那个目标,沿路的一切滋味都无福消受。当你老了,头发白了,即便你坐拥着奋斗的成果,但你的精神世界仍然是空洞的,你回忆不到自己绚丽的青春岁月,无法剪下记忆的华美布匹,装饰自己最好的一段年华。你衰老的脸庞,空洞的眼神,都无法为青春的记忆闪烁慰藉的神色。
人生中最好的一段年华,它的流失应该换取最绮丽的回忆。
在这样的时光巨轮中,转起的是岁月和梦想,和渴望成功的我们。可巨轮无法承担那样急迫的成功之心,它愿让你放慢速度,让你的心去流浪,在流浪的心中,发现墙角盛开的不知名的花,发现天空中的白云构成一个心的形状,发现桌前的小猫突然要每顿多吃一条小鱼……这都是目光只在目标上的人所不能发现的。
这便是所谓怀着流浪之心的零散生活吧。可你不会长期颓丧,因为你身处战场,你要追赶理想和信念。追赶着,直到心中那片蔚蓝的海洋。
路遥先生,他的心一直都在流浪,而他,最终见得海洋。
篇二:早晨从中午开始读后感
带着热忱上路
整整36页,密密麻麻。
借路遥的笔,仿佛亲见一个因整日笔耕不辍而提早衰老的中年男人,是那种若没人提醒我他的身份,我便会自动将他归为底层劳动者一类的狼狈潦倒。写作到如此境地,如今能有几人?
当看到“我向另一个我表达无限的伤心、委屈和儿童一样的软弱”,心底颤动。大概可以体会他的心情。六年来非常人可忍受的工作,在最终完成的那一刻,带来的除了欣喜,更多的是难以自持的悲痛。
是的,悲痛。用这个词一点儿也不为过。机械的生活,艰苦的工作环境,焦虑的思考过程,来自内心的压力,像铁索般将人牢牢束缚。像在漫无边际的荒野独自行走,暗无天日。重见阳光,这一刻畅快流淌的眼泪,是狂喜,是委屈,是释放。悲痛来自于一切痛苦挤压后的释放。
如何能将这场壮丽的战役坚持下来?不为名利,单为读者的期待与信任,还有自己对自己近乎严苛的要求。支撑写作的是对这份事业本身热忱,而非物质、名利。仅求的慰藉是在作品完成后能收获的几句肯定。这便是路遥与当代许多作家相比,本质的差别。
多少人还将写作视为神圣的艺术?恐怕多数人只将它视作致富的跳板,或者出名的工具。一本本包装华丽的“书”,是否还能称之为书?它还能像从前的书一样给予人深刻的启迪和精神的鼓舞吗?多是千遍一律的情节,老套里费尽心思出些新花样,但满纸功利味儿却使它显得那么拙劣可笑。
大师已逝,再无大师。
缺少的是单纯的热忱,而功利却满得要溢出来。
路遥在文章的最后写道:我刚跨过四十岁,生命还可以说处在“正午”时光,完全应该重新唤起青春的激情,再次投入到这庄严的劳动之中。
路遥因为肝癌死在四十二岁那年,此时距离他生命的终点仅剩两年时光,他却豪迈发声:“早晨,从中午开始。”
怀着热忱上路,不管哪一天都是人生的正午吧!
萧红这样写道:“所以我就向着这‘温暖’和‘爱’的方向,怀着永久的憧憬和期待。”
篇三:早晨从中午开始读后感
依旧是开始
其实第一眼看到这个题目,亲切而又似曾相识,因为貌似寒假就是这么过来的,应了作者一句话---积习难改!十几年寒假暑假好像都是这么过来的。
但对于作者的这篇文章,我的理解是“青春的激情,这才是新的起点”。早晨代表新的轮回的开始,新的希冀的开始,是生命的蓬勃欲发的开端,中午代表燃烧正旺的斗志,事业如日中天。最好的自己才是开始,作者的这种心态是令我为之动容的,纵然人生的时间轴已接近中年,心情心境却仍旧是不减当初的斗志,创作《平凡的世界》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没有使命感与责任感,没有积极豁达的心境,很难坚持六年完成这部书作,生活与创作都是一场劳动,庄严并且会给我们带来财富!当有一天遇见最好的自己,就告诉自己,这才是新的开始!
想到这里,才知道最初看到这个题目时所萌发的思绪是肤浅的,我仅仅将习惯交织在时间的跨度上,却没有像作者那样的毅力——他让思考留在深夜宁静时分,让苏醒始午间明媚的光亮里,把最向上的姿态留给新一天的起点。
开始了,就别轻易结束。
但就像作者所说的:人是有惰性属性的动物,一旦过多地沉湎于温柔之乡,就会消弱重新投入风影的勇气和力量,前方是荆棘丛,后方是温柔乡,抱着“差不多了”的心境在事业上混一生似乎不是骏事,荣誉也有了,掌声也有了,财富也有了,就差一个这么退缩的理由了,但路遥拒绝了寻找理由,因为没有理由不去挑战,退路一走便无绝尽。养尊处优的生活是令人钦羡的标杆,却不是挑战者梦寐以求的终点,生活要有所颠簸,有所变数,有几回阴差阳错,有几次暗流涌动,才叫生活,才能把生命不息的奔腾道尽,把无数曾经的幻想变成现实。鲜花有时是毒药,目力所及的世界才是现实。
可是颠簸有时会来得太突然,就像霍金遇上命运中的轮椅,桑兰支起突如其来的拐杖,生活像是恰好发生了变异,像是宿命安排了一切,幼时从未多想过的“死亡”,此刻竟然离他这么近。
死亡,写下这两个字感觉笔尖都沉重了几分,而真正面对它,需要多大的勇气?生命有开端就会有结束,真正痛苦的,是这场故事的尾声已响起,却未实现当初的愿望。有人说:生命就是一场悲剧,结局永远不会完美,于是便有了沉沦的深渊。于是选择停止,安度余华吗?于是抛下眷恋,无所顾及了吗?答案是“不”。这便是作者所令我钦佩的另外一点——心有所愿,心有所恋。
没有一场风雨是一个人的战斗,往往有人壮言:“这是我一个人的战斗。”我从来不信,奋斗总有原因,为了一个人,为了一个梦,为了一件事,为了证明自己……若是武装赴战仅仅是单单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免有些自私。卧薪尝胆为了百性,脊骨刺字为了国家,一个人的战斗为了一片天的放晴。
心有所感,所以奔波不会轻易停止,百病缠身,枷锁相铐也要走下去;
心有所恋,所以双目不会就此放空,笔触钝拙,脚步搁浅也要走下去。
“吻过你的脚丫,看过月光映照下你的脸,忆过阳光明媚时代的眼,牵扯过你汗水浸湿的手心,给了你血汗里独一无二的父亲的爱……”
雨过会天晴,云淡会风轻。
永不悔的牺牲,为你而幸福,为你而奋斗。
于是,就算明天的阳光有一天会见不到,今天,依旧是新开始。
篇四:早晨从中午开始读后感
朝圣路上
见胜于时间,见胜于空间;是苦役,是踯躅;不,应是一条走不尽的朝圣路。
咀嚼“梦想”这个词仿若在宇宙中撷一抹显辉那样简单。闭上眼,眼前仍能闪过马克思挥笔自如、激情昂扬的神情,托马斯杰斐逊那字字千钧的独立宣言和左拉对权力的控诉,对社会痼疾的探问,他们的出现是天之骄子成功的必然,惊艳了时光,绚烂了当代。当然还有一些平凡人,他们的追梦路,是不见天日的泥泞:陀思妥耶夫斯基,四年的苦役生活仍拴不住他长风般自由的心;托尔斯泰用自制的皮靴踏遍了朝露和霜雪;普希金用鲜血祭洒他的名誉与尊严;当然还有路遥,在那片光荣的荆棘路上,他们是无畏的殉道者,他们将梦想变成了信仰,而自己是梦想的信徒,为它奔走呼号,流血牺牲,一路上的屈膝,叩首,都似对大地的亲吻与感恩。
“作家的劳动绝不仅是为了取悦于当代,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代。”路遥这个对历史有着使命感的人,孤独地在寂寞里奔驰着,未曾有许多人理解他那苦行僧般写作的背后隐藏着对历史的尊重与对创造的严谨,他将脚步印在了每一粒黄土上,也把自己缝进了历史的帛布,而他却甘愿成为一名劳动者,一名平凡人。
对比那些通体光明芬芳的智者,那些济世高贵的灵魂,我们的梦想显得浅薄利己,我们的灵魂沾满了铜臭味。迪克斯坦曾指出:“个人主义是这个时代的标志,现在的年轻人,把那种缥缈的理想,转化成了对现实物质的极大追求,从要求世界大同的理想,演变成要求更高的工资,更好的住房了。”这种梦想孕育出的社会人,不是伟人。还有人的梦想,失去了人,失去了年代,变得很不具体,傲然于空虚,雄伟于枉然。这种梦想衍生出的是空想者,不是实践者,一路上的坎坷就足以消磨人们的意志,那些微笑的机遇更是成了逃脱苦难的庆幸。那一次次的叩首,屈膝都深谙着乞怜于奴颜。
人们往往把梦想的破灭归结为“平凡人”,是啊,因为我们是平凡人,我们没有无家可归的孤独感,没有被抛入世界的荒诞感,没有与虚无不期而遇的焦虑感,更没有有负毁灭的悲剧感,我们的七情平淡得出奇,我们的思想平庸得出奇,我们宁愿挤在一起相依为命,不肯相忘于江湖,漂泊于荒原。所以我们将自己成为平凡人,但是路遥又何尝不是平凡人,甚至托尔斯泰、左拉他们都是平凡人,社会纵然需要英雄的指领,但平凡人的力量同样不可忽视,如何在平凡中提炼伟大,这才是我们要思考的。
这个时代不缺少愤青,更不会缺少平凡人,唯独缺少的是梦想与实践者。“出类拔萃”取决于你对梦想的执行力,“名垂青史”则取决于你梦想的高度,我们都在黑暗里疾驰,都在各自的朝圣路上前驱。梦想的执行度,决定了你走的远近,以及生命所可攀登的高度,即使身为凡人也要留一颗装有大梦的心,那条光明的朝圣路,即使再艰辛,也要为梦想守着象牙塔,凡事总要从自己做起。
篇五:早晨从中午开始读后感
平凡与不平凡
每个人都渴望不平凡,路遥的创作随笔却让我明白,做好平凡的自己,即是不平凡。
《国史新论》有云:“一切有为,皆从无为出,皆须在无为上建体。”路遥生于一个世代农民家庭,却写出了一部史诗般不凡的作品《平凡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是大雁,在人生的迁徙之中,企盼着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记,完成自己心中的梦。
只是,往往我们的梦伴着不凡的,随着岁月,慢慢流逝或沉睡了。小时候,我们觉得明月触手可得,觉得阳光也灿烂,心中都有着或大或小的那个不凡的梦。可当有一天,我们知道明月有多远,社会有多黑暗,前途又有多坎坷,那个远大的斗志便消磨殆尽,我们习惯了温柔的港湾,也习惯了暖心的怀抱,无意间消弱了我们追求不凡的力量。“只要不丧失远大的使命感,或者说还保持着较为消醒的头脑,就决然不能把人生之船长期停泊在某个温暖的港湾,应该重新扬起风帆,驶向生活的惊涛骇浪中,以领略其间的无限风光。”路遥用那充满智慧的笔墨,洒下了如此一段令人恍然大悟的话语。生活如同一朵玫瑰,每片花瓣代表一个梦想,每根花刺昭示一种现实。不经历刺心的疼痛,又怎能感受玫瑰的温柔。
“人,不仅要战胜失败,而且还要超越胜利。”这句话仿佛便是一个令人终身受益的矿藏,路遥用他一生完美诠释了这句话。从《人生》到《平凡的世界》他完成了一步不凡的超越,从创作随笔中可瞥见他的心酸,为了这个超越,他奉献了整个青春,整个人生,他用热忱谱写了人生最华美的篇章。此记得又让我想起了如今的那一句“错得不是我,而是这个世界。”我没有理由去怪这个世界,大家菜同经历盛大华丽的青春,眺望是一种青春的姿态,朝气是一种青春的资本,失败是用来占用,胜利是用来超越,世界是用来改变。
改变世界?你是否曾想过这又太狂妄了呢?
丰子恺的《豁然开朗》给予了答复:“不是世界选择了你,而是你选择了世界。”我们为何不改变看世界的角度,那些你暂时不能占用的,不能克服的,不能容忍的,不能宽容的,凡是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让你更强,路遥用一生证明,改变世界并非不可能,而平凡之人怎会一直平凡!
作者用青春的流失换取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可谁能保证他的成功?可又准能说他的成功只是偶然?在你想跑而且能不停奔跑的时候,就是上天想让你成功的时候。
你没有一万个理由放弃,却有一万个理由让这个世界接纳你自信的笑靥,成就不凡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