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遇见
宋嫣然
在两个星期的忙碌之后,终于迎来五一小长假了。
午后我和妈妈来到购物公园,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流。我走到了室外,漫无目的地闲逛,突然一家装修风格与周围格格不入的店铺进入我的视线。它的外墙被墨绿色覆盖,散发着复古的气息,与周围现代化的店铺截然不同。那一刻,仿佛被定格,周围的一切都变得黯然失色。像是找到了这世界一处净土,它竟然让我躁动的心逐渐平静下来。
我走近一些,才看清门口的小字招牌:“西西弗书店”。我并没有停下脚步,书店里面像装了磁铁,把我一步一步吸引进去。里面的格局与一般的书店也不一样,很复古。喜欢地理的我,第一眼就看到正对面的地球仪。我快步走向地球仪,它不同于其他地球仪,它没有绿色的陆地,没有深蓝的大海,只是一块一块用黑线描绘的没有颜色的大陆板块,一个个板块上标着令人费解的英文字母,它的色泽有些泛黄,仿佛把我带到了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时代。
不知道为什么,我在书店里找到的东西似乎都与地理有关。没过一会儿,我看到了一本叫《耶路撒冷的故事》这本书,我不由得想起了那段已背的滚瓜烂熟的耶路撒冷的介绍。这是一个坐落在西欧的充满宗教色彩的三教圣城。而我好奇于它为什么会被三个宗教都视为圣城,这在我心里也一直没有解开。
在我试图从书中解惑之时,我发现我旁边站着一个与我同龄的女孩,她也端着一本地理学的书在仔细阅读。我靠近了她,我发现她也正好在看耶路撒冷那一部分。我的轻轻地走到她身边,用轻轻的语气道:“你也喜欢地理吗?”她有些茫然地转过头,又微笑着回答:“是啊。”我开心极了,终于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我与她开心的聊着,我向她提出了一个疑问:“耶路撒冷到底是巴勒斯坦的还是以色列的呢?”她回答:“我也不清楚,耶路撒冷这个地方在国际上是有争议的,两个都说耶路撒冷是他们自己的。”我思考了一下,说:“国际上大部分声音不认为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那就暂且认为是巴勒斯坦的吧。”她认同地点点头。一会儿,她便先走一步,与我道了别。
从书店出来,我急切地去查找书店的资料,我了解到西西弗书店这个名字,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而我对希腊神话也感兴趣,也查找了西西弗斯的故事。西西弗斯是科林斯的建立者和国王,他曾一度绑架死神,让世间没有了死亡。后来,西西弗斯触犯了众神,诸神罚他将巨石推到山顶。然而,每当他用尽全力,将巨石推近山顶时,巨石就会从他的手中滑落,滚到山底。于是他只能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诸神认为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了。
看到西西弗斯的故事,我心中油然升起一种崇高的敬意:这块巨石连同这座高山,唯有对西西弗斯才形成一个世界。他爬上山顶所要进行的努力本身,就足以使一个人心里感到充实。他真正的救赎,并不是厮杀后的胜利,而是能在苦难之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宁。西西弗斯的石头,是悲惨的源泉,也是重生的踏板。我愿意做这样努力着不放弃的西西弗斯。
这假期遇见了西西弗——一家与众不同的书店,它带给了我无限惊喜,我想它将是我今后我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给我方向,给予我力量,给予我生命中温暖的阳光。
篇二:遇见
黄碧紫
小时候读《西游记》,记得最清楚的就是“三借芭蕉扇”故事里的火焰山:“西方路上有个斯哈哩国,乃日落之处,俗呼天尽头,这里有座火焰山,无春无秋,四季皆热。火焰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若过得此山,就是铜脑壳、铁身躯,也要换成汁哩!”怀着对火焰山经年累月的好奇之心,去年暑假的新疆之行,我们特意安排了去近距离接触一下火焰山,一睹它的真容。
离开绿意盎然的葡萄沟,车向北开,车窗外尽是广袤无垠的戈壁滩。车行不远,一条狰狞可怖的山脉巍然耸立于戈壁之中,山体雄伟壮观,蜿蜒起伏。在毒辣的阳光曝晒下,山上腥红的砂岩,酱紫的砾石,灼灼闪光。山上那些粗犷的褶皱和沧桑的沟壑,或明或暗。炽热的气流翻滚上升,远看就像整座山在燃烧,烈焰熊熊,火舌撩天,火焰山,果然名不虚传。
初次见面,我着实被火焰山那雄浑壮阔的气势震撼。想当年,唐代诗人岑参就曾对它有过描绘:“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站在山前,我彻头彻尾地被太阳炙烤,被热浪席卷。我的头脑中浮现出孙悟空借芭蕉扇的情节:悟空拿着借到的假扇,挥舞着扇子狂扇,不但没有扇灭山火,山火反而越来越大,大圣两股毫毛都被烧掉,只剩下血红的光屁股。火焰山,连齐天大圣也奈何不得。
说不清楚是想征服这座山,还是想追寻一下古人的足迹,我径直奔向前去。
坡度很陡,手前无物可扶可攀,刚上去一点就支撑不住滑下来了,根本爬不上去。后来导游帮我找了一条缓一点的山路,我重整旗鼓再度出发。太阳将岩石晒得如炭火般滚烫,干燥的热浪扑面袭来。我才爬高不到百米,便被这无情的热浪击溃,汗流浃背的我再也走不动了,只能坐下大口大口喘着粗气。抬头四顾,发现上面不远处有一座高大的石碑,心里鼓励自己一定要爬上去看看究竟。当我拖着沉重的脚步来到碑前,仔细阅读才知道,原来石碑上记录的是玄奘西行的历史。
不同于《西游记》那般浪漫的想象,石碑上记载了一个真实的取经故事。玄奘为了找到经书原文,毅然踏上西行之路。但等待玄奘的并不是什么妖魔鬼怪,而是大自然的挑战,是那无尽的长路、沙漠、雪山,还有此处的火焰山。玄奘在沙漠中四夜五日滴水未进,却说“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
读完玄奘的取经经历,我由衷地钦佩他的决心和勇气。他舍身忘我只为求得真经普度众生。反思自己,我怎能就被眼前的这座山吓倒呢!我抬头看了看远方的山头,红色山岩似热浪滚滚,绛红色烟霭蒸腾缭绕。火焰山,阳刚,炽热,坦荡中带着几分神秘,有它独特的美。我要到山顶去!
看到有别的游客光着脚从我身边走过,我也索性脱了鞋子,光脚踩在被晒得烙铁似的沙土地上。这一烫,倒蛮舒服,于是我便“光着脚丫踩在沙滩上”,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站在滚烫的山顶,眼前豁然开朗。天地间只剩下各式各样的红,深浅夹杂。从浅红到褚朱,层次分明,毫无斑驳,美不胜收。无限风光在险峰,此言极是。
回到山下时,夜幕已经降临。回望火焰山,山峦起伏,优雅流畅,展示出与白天完全不同的婉约的美。我们一行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火焰山。我在心里默念着:火焰山,谢谢你,我会好好珍藏这次相遇。遇见你,不只让我遇见了孩提时代的梦与想往,更遇见了一个长大了的勇敢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