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古时,中国人就讲究“儒家思想”“中庸之道”等等,这也就使得中国人总是以忍字当头,不会生气。然而,不生气真的可以使我们的社会变得和谐吗?答案是否定的。不生气有时是对错误行为的纵容,不生气带来的,是更多沉默的受害者。
公开的谴责强过做作的爱。
有人认为,生气伤己伤人,生气会僵化自己的人际关系,生气不利于身心的健康。然而,一味地忍耐会使人们对错误的行为视若无睹,会使做出错误行为的人对此不闻不问,从此错误的行为就像溃烂的伤口,越来越糟糕。此时,我们应该学会大声地说出自己的不满,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有这样,错误的行为才会得到重视,才会有机会被改正。一味地忍耐体现出的不是对他人的关心,而是懦弱与麻木。
生气有利于人们活地轻松。
人要活得有生气,就要学会生气,学会发泄心中的不满。心中的情感不断被压抑,总有一天会爆发,而长期的压抑会使爆发出来的情感更加强烈。一方面,一次性的爆发有时会带来意料之外的影响,一方面,长久的压抑会使一个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变得消极,会使一个人内心充满负面情绪,最终垮掉。从这两个方面看,学会生气,学会发泄至关重要。
适当地克制情绪是一个人素养的体现。
人是社会中的人,人的社会属性使我们不得不学会考虑他人的感受。不加克制的生气,发脾气,会给别人不好的感受,不利于我们与他人的交往。同时,很多事情并不值得我们生气,当我们回头看曾经的不满时,有时我们会发现过去的不满不具有合理性。所以,生气前,我们应该想一想心中的不满是否真的有必要,不然,就真的是惩罚自己了。
托尔斯泰曾说“愤怒使别人遭殃,但受害最大的却是自己。”面对那些令自己不满的人或事,我们应学会冷静对待。过分的吹毛求疵,让一时的愤怒占据自己的头脑是非常不值得的。一味地狂吠并不是一个现代社会文明人应有的举动。
其实,我们需要的更多是一种内心的平衡。天理就是良心。生活就是活一口气,一个懂得生气的人,他知道什么气能生,什么气不能生,他是富有激情的。要生气时不生气,这样的人生迟早会枯萎。同时气过头了,就容易烧焦。面对丑恶,我们决不应该选择逃避,面对不满,我们也决不应一味怒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