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一词是显然具有连续性,延长性的,似乎每个个体的生活都如同身体中的血管,有所关联却又以各自的轨迹运行。那么,何来碎片化的生活呢?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生活被割裂成为碎片。用乘地铁的时间学习英语,30分钟速读《红楼梦》,微博,贴吧…这些生活方式的流行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现代人的快节奏,更是人们的生活趋于碎片化。碎片化的学习,碎片化的阅读,碎片化的社交。不觉间,碎片化的生活正以席卷之势侵入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那么,碎片化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由于完整的时间被割裂开来,人们的生活更像是由拼图所拼凑出来的。虽然看似每一段细小的时间都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但实际上这些拼图最后不能为完整的思考服务。就如同在等公交时翻看新闻,匆匆地看过,心中却丝毫未激起波澜,不在脑中加以思考的信息终会消失在记忆的盲区。
由此可见,碎片化的生活虽然有其便利,效率高的特点,在对于现代人思维的影响方面却有弊端。可我们生活在现在化程度极高的大都市中,碎片化无处不在,难道我们只能隐居山林才能获得思维的连续吗?
当然不是。思考的过程本就不是“简单模式”。思考是需要精力的,也是需要耐心,毅力的。缺乏思考习惯的人,就算是拥有再多的时间,也不会去钻研深刻的问题,碎片化的现代生活反而把他们从苦海中解脱罢了。而善于思考或是喜欢思考的人,也许会一时被碎片化的生活冲乱头脑,但也能很快意识到碎片化的生活其实并未抹杀我们思考的天性,而是增加的思考的“难度”。原来用一段完整的时间思考的过程,现在被割裂为许多部分,在思维的连续性上对思考者做出的不小的要求。这样来看,碎片化生活设置了一个更高的思考门槛,无非是一个现代化模式下的一个过滤器罢了。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是这个时代的现代人必然经历的一次邂逅。有些人深陷其中却全然不知,有些人开始意识到后愤然批判。但要理性地看待碎片化生活,首先恐怕先要正视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