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烟雨朦朦胧胧,于飘渺之中细细品味,一幅朦胧的泼墨山水画,流淌着诗情画意;北方的安塞腰鼓雄壮浑厚,在阵阵鼓声中体现出年轻与活力,激昂的鼓声震慑心扉,充斥阳刚之气。这,就是欣赏,而欣赏,又远不止这些。
三重境界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出,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有个休歇处,依然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青园惟信禅师讲修佛历程时这样说道。禅师对于山的欣赏,由清至浊,最终又归于清。前者请是对于山水的浅显认识;其浊,是心中的领悟;而后者清则是禅的真谛,四大皆空,平淡对待一切。这三种境界,不能说孰优孰劣。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所有的感悟也不尽相同,从不同角度欣赏事物,每一处都会有别样光彩,别具韵味。
两种目光
光明是人人都向往的,光明是美好的代名词,而黑暗却一直被人们所厌恶,黑暗是邪恶,是不祥的征兆,而从另一种眼光看待黑暗呢?
黑夜,是到处充斥黑暗的天堂,万籁俱寂倚栏观,体会众人皆睡我独醒的寂静。让心灵得以一方净土休憩,何尝不是一种乐趣?
失败,是另一种黑暗,有的失败却是另一种成功。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而在成功的背后,是几千次的失败,因为频频失败,有人讥讽他,而他却十分坦然:“我虽然没有研制成功,但我证明了哪几千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失败,或许它就是成功。
一意孤行
欣赏一件事物,“一意孤行”也是重要的。这里的“一意孤行”是用自己的方式欣赏事物,用自己的眼光认识事物,不被他人的评判影响,不被其它思想束缚,让心挣脱外界的牢笼。
欣赏关键在于心。学会欣赏即学会用心。一方池塘,便能品出“园荷泻露”。一棵劲松品出“任尔东西南北风”。山水之乐得以心,情由心生。一株花,一颗草,一缕炊烟,一滴雨露,即为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