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看到妈妈在泡糯米,桌子上满是粽叶,我就知道,隆重的端午节到了,我们又可以吃到那美味可口的粽子。
小的时候,还不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只知道,那是一个跟过年一样隆重的节日。后来上学了,在课文中学习了《端午》这篇课文,才知道它的来历跟伟大的爱国词人屈原有关。
相传屈原投江后,民众们为了不让江河里的鱼虾吃掉屈原的尸身,于是将各种米包起来,投到江河里喂饱鱼虾,这就是粽子的前身,经过时间推移,才变成了我们现在食用的粽子。
煮熟了的粽子,撕开粽叶的那刹那,就会看到黑而发亮的粽身,它的口感软软糯糯的,咬上一口,糯米里侵着粽叶的清香。你还可以用它蒸着吃,煎着吃,还可以沾着红糖,当凉粽吃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包粽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首先,我们需要筛选出一根根大颗又干净的干稻草,接着把它捆成一团烧成灰;接着将稻草的灰烬倒入泡好的糯米中,使它们完全混合;然后将糯米不停的上下翻、捞,用一个圆圆的簸箕盛放糯米,持续抖动,目的是将灰烬抖出去,直到再次泡水的时候,水中没有灰烬的痕迹;最后,准备好粽子的各种口味的馅,这个要根据各地的口味来调配,我比较喜欢的口味是加入绿豆、板栗、五花肉。这个五花肉是经过妈妈特别研制的呢,可香了!所有工序完成了,重头戏来了,那就是真正进入包粽子阶段!
先把两片粽叶叠在一起,把适量的糯米放上去,加入准备好的馅,再覆盖一层糯米,然后把粽子折起来,把粽叶里的米和馅包裹后,用棉线将它绑好,一个完美的粽子便诞生了!
煮粽子也是个技术活儿,需要大火连续烧6-8个小时呢!中间还不能停火,否则你的粽子里一定会夹着生米。
粽子是我家乡最具有特色的美食,老少皆宜,也是访亲送友的首选。如果你能来我的家乡,一定会尝到都安正宗的糯米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