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在奶奶家长大,习惯了老北京那种融洽的邻里关系,那种夏天的夜晚小孩子们玩耍,大人们聊天;那种“不是一家人,但胜似一家人”的欢乐气氛。但是猛然间来到高楼中,还真有点不习惯。
小区里的老人少了,那些年轻或中年人,天天都紧绷着脸,低着头脚步匆匆,偶尔抬起头,看看路上的人,眼里也是冷漠与警惕。没有人愿意冲别人笑,小区里死气沉沉的。
而被老妈灌输了许多安全知识的我,渐渐也变得警惕了起来。开门前先确认一下来人;楼道里有动静,就要从“猫眼”中看一看;就连开门时,有人进了楼道,都要赶紧开门,在人上来之前把门关上……
但每当这些时候,我都在想,真的有这个必要吗?
在上中学后,我开始坐班车,不久我就结识了许多新朋友,但其中最要好的还是“小崔”,她家住我家前面那一幢楼。我们很快就成为了好朋友。
有一次,我的一项作业忘带了,刚好他们班也留了一项,就去她家复印。来到楼道门前,小心地按响了门禁,一阵音乐过后,“谁呀?”一个声音突然响起。我小声地回答道:“您好,我是小崔的同学,我……”还没说完,那边就回答道:“进来吧!”门也应声而开。
小心地爬上五楼,来到她们家墨绿色的铁门前,轻轻扣了两下门,门里的脚步没有一丝停顿,也没有预想之中那刺耳又漫长的开锁的声音,有的只是轻轻地一推,门就开了。而门内,有小崔的笑脸和温暖的灯光。
那笑脸,没有一丝戒备,有的只是真诚与信任。
我心中那个长久的问题得到了解答,原来,防盗门不会隔住邻里情。于是我试着敞开心扉与他人交往沟通,很快,整个小区的同龄人我基本都认识了,那种戒备也消失了。
我才明白,其实,门一直开着,只是我固执的认为,防盗门是一种不信任的象征,从而将自己的心门也一并锁上。其实,信任与温暖,防盗门是挡不住的。
门,其实一直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