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首歌需要多少时间?约莫是三至五分钟。曲子行至一半……手机被缓缓抬起,按下暂停键,世界便重归寂静。
对于我来说,似乎已很难在碎片化的生活与某种完整性之间划出一条清楚的界限。
很多人觉得手机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达是在成碎片化生活的元凶之一。这一观点对于我这个正拿着手机刷着一条条真假难辨的新闻的人来说是无力反驳的。
我静静放下手中漆黑的手机,坐下、站起,思考又思索。几分钟过去了,思绪戛然而止,得出一个结论——早在七、八年之前,我便接触到了碎片化这个概念。那是刚开始学英语单词的时候;对于还在上小学的喔来说,背英语单词实在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于是父母和老师向我传输了一种理念——时间是挤出来的,无论是上厕所的时候还是等车来的时候都可以拿来学英语、背单词。
就我而言,高度碎片化的生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开始,它只是夹杂在一段完整的状态与另一段之间,在你逐渐熟悉与接受了它的存在之后,它便开始改写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引发质变。
这样的措辞俨然是将“碎片化”这一概念本身放到了凶手的位置,但实际上如今碎片化的生活已是一种社会现象,一切社会现象的存在都是基于社会自身的特性和社会自己的选择,而这一新事物的出现自也是伴随着社会的变化二出现的。
记忆再次回到七、八年前,我第一次接触这一概念的时候,那是教育已掀起改革,挂在老师口头的是“学习全都是为了你们自己!考场就如同战场!”,挂在家长口头的是“只有现在好好读书,以后才能上好的大学,找到好的工作。”那时的我年龄尚小,只是感受到一股周围的人传递给我的压力,现在想来,那时社会传来的压力先是传到了这些人的身上,再犹如分子间的挤压般传到了我的身上,最终无人得以幸免。
思绪再次戛然而止,这次不是因为得出了结论,而是因为那久远的记忆太过模糊,无法再思索下去。我开始回想昨天的、前天的、这个礼拜的或者就是现在的,在自己身心间晃动的种种——学习的压力,时隐时现的焦虑,分毫不差的时间表,路上不敢止步的奔跑……
在这些记忆之间逐渐连起了一根线,一直连到七、八年以前的时光,现在它们俨然像是一个整体了——就像是用绳子串起来的一块块石头,它们原本就是一整块石头的,却被我敲成一小块、一小块地,一会儿把玩这一块一会儿又把玩另一块,或许是因为我相信这样的做法具有更高的效率,亦或是我急着要把它们都放在手中把玩一遍,生怕冷落了谁,生怕将来会顾不到谁,其实等研究透了一部分再去研究另一部分,也总会有把石头看完的一天,说白了,无非是因为不相信未来,只顾着现在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