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小巷是寂静的。远远的,传来几声犬吠和阵阵唱戏声。走近了再瞧,原来是个吊嗓子的老头。
晨曦慢慢照进牵牛花扬起的喇叭,照上他那仿佛从未洗过的军大衣,他蜷在那把刻花的藤椅上,手指轻轻敲着扶手,两眼一合,便唱起了戏。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一定是学过的——不然怎会唱得如此动人心弦?可是,那脚旁的一箱工具,身后的一摊水果,怎会让人相信他是唱戏的呢?
太阳渐渐升上来,小巷热闹起来,老人的眼睛也亮了起来——远远地望到年轻人们回来,“腾”地起身,开始整理工具。“张大爷,看看我这车轮子破了。”一位大娘推着自行车高声喊道。“来了,哪漏气了?”他接过车子,把轮子放在水中,老练地摸了起来,不一会儿便补好了。大妈高兴地道谢,老人笑着摆摆枯瘦的手,又坐下给另一个人磨刀。从箱子里搬出另外一块沉重的石头,放在桌上过遍水,石头便显出点点光亮。接过刀,紧握刀把,灵巧地翻动起手腕。“夸夸”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会把刀放在池子旁,又浇上一遍水,还偏着脸细细的看着,用手小心地抹去一点铁沫。
黄昏,上灯了。老人还在忙活着用木板给人家打家具。一块块大小不一的木板码在一旁,他没有卷尺,也不用笔,手拿一把用胶缠了多圈的锤子,用手指在板上卡好尺寸,眼睛专注地盯着,一个个钉子便直接打进去了。要是你看那一摞一色的木板,简直束手无策,但他不是:一会打出个抽屉,一会打出个箱子。打完后,又用刮刀细细地磨着桌角,一边磨,一边吹,还用刻刀细细地刻出一些精美的花纹。看着自己打的家具被人们高兴地接过去,老人的脸上便乐开了花,皱纹仿佛更多了,褶皱间写满了喜悦。
天暗了,小巷又沉静下来。从远处传来的,不仅是唱戏声,还有乡里邻居的赞叹。这样一位说得奇闻异事,唱得经典戏曲,心灵手巧,一心向善的老人,真让我赞叹不已!
“想当初~老子的队伍~刚开张——”
“老张,帮个忙!”
“来啦!来啦!”他不假思索地拿起工具,“嘛事儿?”